【本報台北訊】繼經濟部預告「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明定,農地違章工廠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劃設隔離綠帶、繳納回饋金後,全台3.8萬家非法工廠中,6000多家低汙染農地違章工廠就能就地合法後;農委會也宣布,為了達成2025年4GW的綠能發電目標,4702公頃露天魚塭先行區優先推動;並盤點130場、229公頃室內養殖場架設屋頂行太陽能,提供優惠貸款。
經濟部的預告草案明定,違章工廠綁光電,是要配合2025年太陽能光電20GW的設置目標,農地違章工廠只要取得特定工廠登記後,提出用地計畫書申請土地及建築物合法,在2023年3月19日以前提出申請。
農委會昨舉行養殖漁業整合政策與具體措施規畫發布會,宣布6項短中長期措施,欲提升養殖漁業競爭力,其中,行政院核定「養殖漁業振興計畫」「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2項中長程發展計畫經費近72億元,並再提出「養殖管理及輔導量能提升計畫」擬再向行政院爭取16億元。
排除敏感區 有意願才設置
在農委會政策中,盤點4702公頃較無社會及生態一律先行區室外魚塭優先推動,由於露天魚塭只能裝設40%光電太陽能板,因此,假設漁民全都有意願,將會有1880.8公頃魚塭裝設光電;為配合2025年太陽能光電20GW的設置目標,農委會負責的總綠電裝置容量為9.3GW,其中魚電占4GW,其他為地面、畜牧等等。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推行光電在農林漁牧部分,農金局有百億基金,其中有30億元留給綠能光電,現在提高為100億元貸款額度,每公頃設置光電從3000萬元貸款,提高到每公頃1.2億元,另外,漁業署的年度經費編了10場、每場500萬元,漁民反映不錯。
陳添壽表示,農委會跟內政部去套疊,排除大概套了11種生物敏感的範圍,先排除才有做養殖生產叫做先行區;另外在經濟部,一般的沒有在先行區裡面是由經濟部負責, 三部會去盤整,另外還有一塊就是環管問題、生態敏感、爭議區域。
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這4702公頃魚塭,屬於環境生態敏感的都先去除掉,沒有爭議的才列入光電先行區,由於光電不能零散設立,把涉敏感的區域,比如土地地主與承租戶意見不同的都優先排除,漁民有意願才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