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昨發布「防空避難指引」,內容涵蓋避難位置選擇、防護姿勢及行動指引等3大面向。目的在強化全民在極端情況下的即時反應能力。圖/內政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內政部於昨公布「防空避難指引」,明確提供民眾在防空警報發放時,如何依據所在情境迅速採取適切行動,確保自身與家人生命安全。
該指引參考國際實務經驗研擬,內容涵蓋「避難位置選擇」、「防護姿勢」及「行動指引」三大核心面向,旨在強化全民在極端情況下的即時反應能力。
內政部指出,指引中強調「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等基本原則,並提醒民眾應遠離外牆、門窗與易碎或危險物品,選擇與爆炸源的間隔有兩道牆以上的內部空間,做為臨時避難位置。若無法及時進入建築物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應即採取趴下降低高度、保護頭部、背對爆炸方向等防護姿勢,以降低爆炸震波與飛散碎片造成的傷害。
針對不同情境,指引訂有明確行動準則。民眾應優先進入地下室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若無法及時進入的情形下,身處室內,應就地避難並避免位於最高樓層;戶外則應迅速進入最近建築物或尋找涵洞、地下道等掩蔽物避難,就地採取防護姿勢避難;如於行駛途中,應立即靠邊停車並下車避難,若無法離開車輛,則應壓低身體、就地保護頭部。
另賴清德總統昨在總統府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他期許晉任的將官建立有效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的可恃戰力,並透過7月漢光演習和城鎮韌性演習的驗證,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