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出國玩 你是否有旅行癖基因?
圖/樹下繪本
文/黃嬿
有一些人,幾乎將全部快樂建立在出國旅行之上。而一場新冠疫情把國界封鎖了一年,讓這些人覺得身心被上了緊箍咒一樣。從生物學上的觀點來看,這種不出國毋寧死的症頭並不奇怪,其實是我們的基因作祟。
罪魁禍首就是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腦中釋放愉悅感受的化學物質,也與人類的冒險精神和對新體驗的渴望有關。一種稱為多巴胺受體(DRD4)的基因,能夠影響大腦多巴胺的含量;若大腦中多巴胺過量,代表受體發生突變,則會增加人們進行衝動和危險行為的傾向。科學家表示,有嚴重旅行癮是多巴胺受體發生某種突變的症狀。
這種突變也被稱為「旅行癖基因」,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對多巴胺的敏感性較低,因此他們需要從事更冒險的事情,才能帶來衝動的感覺。這種遺傳變異,以前被視為與賭博和成癮等問題的因子,但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人們會一再出現旅行的衝動。
愛好冒險 生存本能
DRD4與ADHD基因有高度關聯性。ADHD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這種基因的人會像孩子一樣,覺得自己的腳無法保持靜止狀態,一個目的地永遠無法滿足需求。有趣的是,這種突變也與人類遷徙有關──具有DRD4突變的人,更有可能探索新地方並喜歡冒險。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祖先遷移距離較長的人較多出現DRD4突變,雖然現在人類不再為了生存而移動,但這種生物學背景可能已經演變成現代的旅行癖。
科學家強調這個突變基因並不普遍,僅占人口的20%,而且基因只是其中一個解釋,畢竟人類是社會的產物,旅行上癮也可能只是環境引發的心理傾向。假設你的伴侶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若與伴侶相處已經成為你的生活重心,那你很自然就會與他保持一致的生活模式。
無論旅行是基因驅使還是社會產物,面對現代壓力帶來的種種身心不適,來場輕旅行或是重度冒險,都是卸下心防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