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在武夷山遇見朱熹 文/記者顧錢江、鄭良、王成 |2021.05.08 語音朗讀 18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參訪武夷精舍,感受朱熹的哲理。圖/新華社福建武夷山朱熹園。圖/新華社遊客參觀朱熹園內的武夷精舍。圖/新華社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鎮的朱熹雕像。圖/新華社 文/記者顧錢江、鄭良、王成春分時節,福建南平武夷山區萬木滋長,百花競放,走在五夫鎮的潭溪旁,不禁想起鎮上一位老居民的詩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位老居民就是理學大師朱熹,被後人尊稱為「朱子」。〈春日〉詩中的泗水,當在孔孟之鄉的山東。而朱熹生活在南宋的福建,其時,北方是被金人占領的淪陷區,他是不可能到山東的。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朱熹徜徉於武夷山水之間,觸景生情,聯想到孔門教化之力,恰似春風觸處萬紫千紅。今人走在武夷山區,會驚奇地發現,這首哲理詩中的景象,與眼前的滿目春光何其相似,頓生與八百多年前朱子相溝通之感。武夷山是地球同緯度生態保護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之地,這裡的丹山碧水引得人們慕名而來。但,武夷山不僅是秀甲東南的自然名山,亦是孕育影響遠播的新儒學的文化高峰。一九九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武夷山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一個重要依據是,這裡為理學的搖籃。斯人已逝山水依然今天,很多人知道朱熹的名字,恐怕是因課本上的詩選。〈春日〉之外,另一首〈觀書有感〉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同樣膾炙人口。不過,詩人朱熹,影響遠不及哲人朱子。人們公認,朱熹理學繼往開來,實現了儒學的復興。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但在歷史長河中也曾經歷低谷。兩晉以後至唐朝,外來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影響不斷擴大,雖說儒釋道三足鼎立,但儒家漸成最弱的一足。唐代的韓愈在〈原道〉中發出復古崇儒、攘斥佛老的吶喊,但直到南宋朱熹才真正完成儒家的復興。宋朝受外族侵略,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自古地處邊緣之地的福建迎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時代,因緣際會,朱熹在閩北創立了理學——偶然之中,有著大歷史的必然。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指出,朱子理學回應了那個時代價值理想、外來文化、理論轉型的挑戰,以儒家為根本,吸收道、佛思想營養,集中國文化之大成,構建了以「理」為核心,涵蓋自然、社會與人類思惟的新儒家學術思想體系。歷史學家錢穆評價,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孔子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一主要骨幹。北宋理學興起,乃儒學之重光。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生機,發揮新精神,直迄於今。朱熹創立理學,這一深遠影響中國思想和歷史的大事件,就發生在武夷山。學者蔡尚思講,「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斯人已逝,而山水依然,遺存尚在。武夷山水之間,遍布朱熹的蹤跡。出生成長終老福建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其父朱松,舉家南遷入閩,先後到政和、尤溪做縣尉。朱熹一一三○年生於尤溪,十四歲那年父親去世,朱熹受父親遺命同母親來到武夷山五夫里(今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鎮)居住,在此求學、成家、講學、著述,「琴書五十載」。一一九二年,朱熹離開五夫定居建陽(今南平建陽區),八年後辭世,葬於建陽黃坑大林谷,享年七十歲。福建省文物局編纂的《朱子福建史蹟圖集》總結,朱熹出生、成長、終老於福建,求師問學、居處著述、授徒講學、為官從政、訪遊出行,也絕大部分時間在閩,他所創立的理學被稱為「閩學」,福建也因此得名「海濱鄒魯」,成為僅次於孔孟之鄉的儒學重地。武夷山的五夫鎮,是朱熹從師就學四十餘年的地方,至今古韻悠悠。人在行駛的車上,遠遠看到一位巨人走來,那是今人所立的雕像:朱熹手持書卷,低眉沉思,右頰上有標誌性的七顆痣,身後是層層疊疊的書冊,表明朱子是中國學術史上最博學、著述最多的學者之一。五夫古鎮大體保持著南宋以來的格局。潭溪之畔、屏山之麓的紫陽樓,是朱熹住了近五十年的舊居,不遠處一株古樟,傳為朱熹所手植。興賢古街,是朱子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地方,一條狹窄的古巷,地面全用鵝卵石鋪成,兩側為黃泥夯實的民房土牆,當年朱熹攜徒探友,講學問道,每次外出都要經過這裡,因此被稱為「朱子巷」。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揚州造園 方寸之間容乾坤 下一篇文章 山水田園古鎮 體會朱子之理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山水田園古鎮 體會朱子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