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大師 張天偉自信來自歲月累積的技藝

文/記者蔡馨逸、李亞楠 |2021.05.02
1758觀看次
字級
張天偉製作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及兵馬俑軍陣」風箏飛上天。圖/新華社
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一群大學生參觀張天偉(左二)製作的「竹車馬」。圖/新華社
耗時三年製作的「長城風箏」,總長130多公尺、重約12公斤。圖/新華社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及兵馬俑軍陣」風箏珍藏在張天偉家中。圖/新華社
經過張天偉改良,「銅車馬」實現了風動、手動和電動。圖/新華社
張天偉將自己製作的微型「自行車」停放在自己的手指肚上。圖/新華社

文/記者蔡馨逸、李亞楠

張天偉的工作室在西安城西一個不起眼的小區裡。推門而入,別有洞天。四面牆上掛著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風箏,隨風吹動,「螃蟹」揮舞起一對大螯,兩隻「公雞」伸著脖子相互啄,「仙鶴」轉動脖子高聲「鳴叫」,「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因裝了風力機械傳動裝置,這些風箏「活」了起來。

在窗邊的一張大案子上,鉗子、小刀、榔頭、電鑽、鉛筆、橡皮、繪圖尺、酒精燈等工具一一攤開,占了大半空間。八十三歲的張天偉戴著老花鏡伏在案前,將竹篾、易拉罐等做成能飛會動的風箏。

一九三八年,張天偉出生在西安城牆腳下的富裕人家,祖父和父親都愛風箏,因做的風箏又大又精美,在西安風箏愛好者中出了名。晴朗的日子裡,張天偉經常和家人、夥伴在城外野地裡拽著風箏奔跑,看風箏飛上雲端時隱時現。十四歲時,因為偶然在雜誌上看到天津著名風箏手藝人魏元泰的故事,讓風箏動起來的念頭就在張天偉心裡扎下了根。

從一九八七年做出第一個頭會動的長龍風箏,到螃蟹、壁虎、卓別林,再到「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及兵馬俑軍陣」、「秦始皇萬里長城」,三十多年裡,張天偉沒做過重複的風箏。每做一個風箏要麼是新造型,要麼細節構造上有所改進,總比之前的好。

二○○九年,張氏風箏製作技藝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二○年,張天偉被西安市非遺保護協會授予「非遺傳承終身成就獎」。他說:「我這一輩子就愛風箏,愛創新,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

讓兵馬俑軍陣飛上天

數名成年男子像拔河一樣拽著一條繩子快速奔跑,繩子另一頭——竹製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帶著四十八排秦俑軍陣風箏巨龍般乘風而起。在風的鼓動下,為首的銅車馬駟馬昂首擺尾、奮蹄奔騰,馭車人揮臂驅馳、四下張望,車廂兩側車輪飛轉、滾滾向前。望著四十公尺長的風箏翱翔天際,人們爆發出陣陣歡呼。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及兵馬俑軍陣」風箏於二○○四年第一次放飛的場景,永遠印在張天偉的腦海裡。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製作耗時八個月,光是銅車馬就用了九百二十根竹篾、有三千多個綁扎點。軍陣的一百九十二個兵馬俑全部出自張天偉之手。

「我是西安人,兵馬俑是西安出土的國寶,一九八六年開始做風箏時,我就有了做銅車馬和兵馬俑動態風箏的念頭。」張天偉說,用車輪帶動四匹馬跑起來,馭車人「活」起來,再靠兵馬俑軍陣牽引銅車馬上天是他最初的設想。

從那時起,他便開始收集資料,除了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還買了很多兵馬俑、銅車馬模型,又請在文博系統工作的朋友提供專業支持。因為「工程浩大」,直到二○○三年,張天偉成功做了多個動態風箏後,才有底氣著手將銅車馬和兵馬俑風箏付諸實踐。

「傳動原理我已經摸索得一清二楚,什麼地方動、怎麼動起來,也想得差不多,難的是讓各個部件協同工作,不『打架』。」張天偉說。

先畫草圖,再畫一比一設計圖,繪圖是製作動態風箏的第一步,要盡可能接近真實比例,還要把車輪曲軸半徑是多少,曲軸轉一圈帶動馬腿抬多高、車夫手臂和頭動多少基本設計好。儘管設計如此細緻,在製作時還會遇到許多新問題。

「比如馬腿的連桿和尾巴的連桿別住了,齒輪卡住了,等等。但我最不怕的就是遇到問題,這樣更能激發出創造力。不管走路還是吃飯我都在琢磨,想方設法要把問題解決了。」張天偉說。

經過四個月的攻關,能動的「銅車馬」終於做好。整只風箏重量只有五百克,最細的竹篾直徑不過一公分。車輪為風動輪,經過巧妙的機械傳動,四匹馬可同步抬頭擺尾,四蹄交替走路,駕車的人頭可左右轉動,雙臂上下揮舞作牽繮繩狀,車上門窗均可開啓。隨後,張天偉又用了四個月做好兵馬俑軍陣,軍陣每四人一排,六排為一方陣,八個方陣共一百九十二個鎧甲、服飾、色彩、髮型均不相同的秦俑。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及兵馬俑軍陣」風箏首次放飛,就因繁複精巧在風箏界引起轟動,在二○○五年十一月的世界華人風箏表演中獲得最佳創意及最佳製作兩項大獎。二○一○年這組展現陝西歷史文化的風箏亮相上海世博會,二○一一年又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參展。

風箏世家的創新大師

張天偉與風箏的緣分,自他一出生就已經結下。

他的父親張煥江一九二○年代畢業於上海藝專,精通繪畫,喜歡做風箏。十多歲起,張天偉就開始在父親指導下做風箏,展現出了手工才能,做的年畫風箏還被家附近的鞋廠借去放。那時,他看到的、製作的風箏都是常見的硬翅風箏,對動態風箏還聞所未聞。

一九五二年的一個下午,上初中的張天偉在校圖書館偶然讀到一本書,不僅讓他第一次了解動態風箏,還對風箏文化有了新的認識。「當時我就想能不能做一個不靠引線控制,自己就能動起來的公雞鬥架風箏。」

這個念頭像是種在了張天偉的心底,每次看到小孩子放風箏總能想起自己的動態風箏夢,可一直不知道如何實現。

中專畢業後,他先是到木頭模型廠當木工,再到互感器廠當了十年鉗工,後來成為技術專員,掌握了木工和鉗工的技術,也學會設計和製作機械。

一九八四年四月一日,首屆濰坊國際風箏節正式開幕,來自美國、日本、澳洲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十八個團隊與濰坊工美風箏表演隊進行了放飛表演。在報紙上看到消息的張天偉,心一下子被「點燃」了。到了一九八六年的第三屆濰坊國際風箏節暨第一屆全國風箏邀請賽,張天偉就作為陝西隊的一員參加。

他帶去參賽的是一個燈籠樣式的大型立體風箏,一舉為陝西奪得了銀牌。與其他風箏愛好者切磋,讓張天偉大開眼界,特別是一個一百多公尺長的龍風箏讓他覺得很是氣派。

回到西安後,張天偉就決定做一個頭會動的長龍風箏。在龍的兩腮裝兩個風輪,小齒輪帶動大齒輪,曲軸帶動連桿,讓龍的嘴巴、舌頭、眼睛都動起來。有了多年的機械製造經驗,長龍風箏很快做出來。第二年,這個風箏在第二屆全國風箏邀請賽上技驚四座。一九八八年,龍頭風箏被一位加拿大風箏愛好者收藏,被印製成加拿大郵票,在一九九九年於加拿大正式發行。

二○○八年為慶祝北京奧運成功舉辦,張天偉製作出「秦始皇萬里長城」風箏,前面是秦始皇,頭戴珠冠、腰佩寶劍、右臂高舉,在風力帶動下,秦始皇左右轉頭,揮動右臂。在他的身後,是氣勢宏偉的萬里長城,由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六個關隘,五座烽火台,一百八十七個城垛,總計二百零八只風箏組成,象徵二○○八年奧運在中國成功舉辦,升空後總長一百三十八公尺。

匠心追求 精益求精

遇到問題我都能解決

在工作室裡,張天偉小心翼翼地將四個龍頭從盒子裡取出,依次擺在桌子上。他將動態龍風箏更新到了第四代。最小的是他「復刻」的第一版龍頭,直徑不過五公分。風一吹,龍頭兩側的風輪快速轉動,帶動龍嘴開合,舌頭伸縮,兩個眼珠子滴溜溜轉動。

在張天偉看來,第一代龍頭儘管動起來了,但風輪在龍頭兩側,不夠美觀。於是他取「二龍戲珠」的概念,將風輪設計成球狀,裝在龍口處,彷彿巨龍銜寶珠。

「我從來不做重複的東西,就算都是龍頭,也要一代比一代好。」張天偉說。

三十多年來,他陸續創作出會轉頭張嘴鳴叫的仙鶴、蝙蝠、貓頭鷹;搖頭擺尾的烏龜、翼龍、龍蝦、蠍子;張牙舞爪的蜈蚣、橫行霸道的螃蟹;滑稽的卓別林、喜怒無常的「七品芝麻官」;憨態可掬的豬八戒吃西瓜、豬八戒背媳婦等數十個形態各異的動態風箏。每個風箏從創意、設計,到零件製作、組裝,再到繪畫、裱糊,都由他一手完成。

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的張天偉記憶準確、思路清晰,指著家裡的每一個風箏向記者介紹它的「技術難點」:「仙鶴是四級傳動,脖子的轉動一分鐘一次,通過一個手風琴的風箱帶動玩具哨子,每分鐘啼叫一次。」公雞鬥架時發出的「噠噠」聲也讓記者大呼驚奇,「這不同於仙鶴的叫聲,是由小機關發出的,一個小木條被風輪帶動,不斷敲擊一小塊易拉罐發出的,這個金屬片我試驗了十幾種,只有這一種聲音最合適。壁虎的四肢和舌頭則是通過兩套風輪系統實現同時轉動……」

可每當問到做風箏中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失敗經歷時,張天偉總篤定自信地回答說,「沒遇到過什麼大難題,遇到的問題我都能解決」、「我做風箏一次成功,不會飛不起來」等繼續追問製作的細節,或是讓他演示做些零部件才會發現,他的這分成竹在胸背後是經年累月的技藝積累。例如要在竹篾上穿一根一點五公分的曲軸,就需要在竹篾上鑽一個約一點五五公分的孔。孔小了,曲軸穿不進去,孔大了又會消耗動力。這毫釐之間的拿捏,靠的就是幾十年的手藝。

「用畢生追求新作品和新嘗試,用一顆匠心打磨作品,這是一個手藝人的堅守,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信仰。」與張天偉相熟的非遺專家王智如此評價。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