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中升高中考試,可能像大陸的高考一樣重要,試題相當難,能去的最好高中和差一點的高中,分數線相差很小。參加這樣的考試顯然要面對巨大的壓力,最吃虧的就是那些平時明明水平很高,一到關鍵時刻就不行的學生。圖/樹下繪本
文/萬維鋼
台灣的國中升高中考試,可能像大陸的高考一樣重要,試題相當難,能去的最好高中和差一點的高中,分數線相差很小。參加這樣的考試顯然要面對巨大的壓力,最吃虧的就是那些平時明明水平很高,一到關鍵時刻就不行的學生。台灣師範大學張俊彥教授率領的團隊研究發現,通常這樣的學生有一個同類型基因,叫做「COMT」基因。
人腦高速運行(興奮起來)時要分泌多巴胺,它的作用是幫助神經細胞傳遞脈衝。人們賭贏了會高興、看見美女會產生愛情、遇到大事會激動、面對壓力會緊張,這些都與多巴胺有關。
多巴胺少了,人就興奮不起來;多巴胺太多,人又會興奮過度。有一種酶專門負責在大腦的前額皮質中清除多巴胺,而COMT基因就是這個酶的編碼。這個基因有兩種變異類型:一種產生快酶,能夠快速清除多巴胺,另一種則產生慢酶。多數人同時擁有這兩種酶,但有的人只有快酶,有的人只有慢酶。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麼你面對壓力的時候就很容易保持一顆平常心──這並不是因為你定力過人,而是因為多出來的多巴胺會被迅速清理掉。有些學者把這樣的人稱為「戰士(Warriors)」,因為他們臨危不懼。
而如果你的COMT是慢酶,那麼面對壓力時,多巴胺就容易過多,導致自己驚慌失措,這樣的人則被稱為「顫士(Worriers)」。亞洲國家的顫士比例不高,大約只有8%。
戰士拚短期
顫士靠長期
平時沒有壓力的時候,戰士的多巴胺也被清理得很快,於是他們就會表現得缺乏幹勁、不興奮。而顫士則因為平時也能維持比較高的多巴胺水平,故表現得很好(或者應該說謹慎)。此前有很多研究表明,顫士的平均認知能力和智商都高於一般人。
總而言之,戰士在戰時的表現超過顫士;顫士在平時的表現超過戰士。這是張俊彥教授等人研究證實的結果:顫士們的成績平均比別人低了8%。對升學考試來說,這是一個足以決定命運的差距。
所以,決定一個人喜不喜歡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睪固酮水平;決定一個人面對競爭壓力時的狀態,是COMT基因。原來競爭這件事,不是誰想玩都能玩好的。難道說,有的人天生就擅長競爭,他們特別適合上場比賽;有的人天生更適合安穩的生活,他們的位置就活該只能在觀眾席?
並不是!競爭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有限博弈」,這種競爭就好像體育比賽一樣,終會有結束的時候。你在比賽中必須全力以赴,比較強調爆發力,更適合男性或者戰士參加;另一種是「無限博弈」,競爭永遠都在進行,講究續航力,需要你能夠在其中偷偷地自我調整和恢復,更適合女性或者顫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