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故事園區一隅。圖/丹青
文/丹青
攤開桃園楊梅市區觀光圖,雖有幾處「楊梅時光機」的舊有景點指示,但許多老戲院、老市場、火車站舊址等,早已拆除或改建,只有地圖的最南端,有個「楊梅故事園區」卻是修復如新,且是楊梅人最感念的教育家張芳杰校長的故居。
張芳杰校長(一九○三─一九七七)畢業於台北師範學院,曾任中壢國小校長。「二二八事變」後回到故鄉楊梅,受家鄉父老之請託,協助籌設楊梅中學,讓地方子弟可就近繼續升學。
若謂楊梅中學是縣立中學,何以要私人籌設?因當時台灣光復不久,百廢待興,政府財政拮据,興學常靠民間捐助或人力支援。張芳杰乃於一九四七年起發動地方捐獻,好不容易於一九四九年創立了楊梅中學,成為桃園第一所完全中學,也被指定為該校第一任校長。創校初期篳路藍縷,張校長發動學生在第七堂課,到附近山丘、亂葬崗等地撿石頭,回校鋪設校園窪地等,自立建校和勤勞教育也是當時創校的精神。
為嘉惠南桃園地區國民教育,張芳杰於一九五五年起,陸續在南桃園六鄉鎮設立八所楊梅中學的初中分部,皆由張芳杰校長募款、治理,當時整個桃園三十多所國中,有三分之一是他奔走設立的。
各地初中的設立,為一九六八年的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墊定了基礎。到九年國教時,縣立楊梅中學改制為國中部,高中部另行遷移到桃園南高山頂地區,原張校長設立的啟明初中改名為省立楊梅高中。
此時,張芳杰亦從楊梅國中退休,其位處校園旁的校長宿舍,在第二任校長住過後,三、四十年來逐漸閒置,經荒廢多年,楊梅國中曾於二○○八年申請報廢,當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以張芳杰校長對桃園教育的貢獻,加以桃園縣政府亦認為該宿舍結構完整,又富建築風格,乃申請文資會勘,二○一二年以「楊梅國中校長宿舍」之名稱,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委外成立「楊梅故事館」的調查研究計畫。
張校長的宿舍是一棟平房建築,建物面積雖只一三二‧九平方公尺,但周遭有一一○一平方公尺的庭園。此建築除了具歷史、文化意義,建築本身亦略帶有日據後期現代主義風格,並融入地域風貌和民間特色。
二○一二年後,曾以「楊梅故事館」為名,短暫對外開放,後來因附近幾棟館舍逐步進行修復,而將「楊梅故事館」擴大為「楊梅故事園區」,二○一七年再度進行活化工程,並於二○二○年十月,楊梅國中校慶時開園。
目前的「楊梅故事園區」,包括A棟(即原來「楊梅故事館」),委外展示張芳杰的生平資料及其故居房間展示,以表現張校長之治學精神為主。B棟即張校長退休後,讓出A棟,臨時興建的短暫二層房舍,今整修後,做為咖啡餐飲店,提供輕食消費空間。C棟在園區上方,為舊軍事營房改建,將由社會局規畫為親子及家庭服務設施。另外,在園區旁新落成的桃園市圖書館紅梅分館及區民活動中心,亦將納入園區範圍,使「楊梅故事園區」的用途,更加多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