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北宋制科第一人吳育

文/余遠炫 |2021.04.12
2003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宋史《蘇軾傳》:「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軾而已。」制科考試是宋代拔擢人才的考試方式之一,難度比起進士科更高,整個宋朝共舉行過二十二次制科考試,能入等次的只有四十一人。蘇軾雖在進士科考中入選,成績不算理想,正好趕上宋仁宗在嘉佑六年(一○六一)舉行的制科考試,獲得入三等的成績,而宋朝開國至仁宗朝時,只有吳育與蘇軾考進制科三等。

吳育是蘇軾的前輩,在蘇軾拿到制科考試入三等成績時,當年也拿到制科三等次的吳育已過世三年。吳育在嘉佑三年病逝,追贈為吏部尚書,享年五十五歲。吳育是當時的建州浦城人,也就是現在的福建人,從他的考試經歷來看,他是蘇軾之前最會考試且學識淵博的人。制科考試最難的部分就是要通過「祕閣六論」的考驗,考生要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完成六篇文章,每篇文章三千字起,等於要至少完成一萬八千字、不只是絞盡腦汁,也耗費體力。

吳育先是在仁宗天聖年間,與他的弟弟吳京一起考上進士,後來在當大理評事期間,參加制科考試,拿到三等次成績並升為著作佐郎,然後開始他的官宦人生。吳育的人生軌跡與同時代的包拯類似,二人都是天聖五年丁卯科的進士,也都當過大理評事,個性更是剛直。

吳育當大理評事時曾在襄城任職,因當時秦悼王去世後,葬在汝州一帶,他的子孫常來汝州祭祀,但王室成員與宦官聯手勾結,常向經過的州縣索取賄賂,胡作非為,吳育則是秉公辦理,鐵面無私,讓這些不肖分子不敢欺壓。吳育還曾當過開封府的知府。後世所傳的《包公案》中,許多關於包公的描述,其實都可看見吳育的身影。

吳育還是個足智多謀型的人物,在處理西夏與契丹的問題上,常能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見與解決方式,也因為這樣獲得仁宗的重視。到了嘉佑年間,吳育就算生病也會抱病上朝,不敢懈怠。後來吳育因病去世,大政治家歐陽修讚賞他的正直不屈,特別為他撰寫墓誌銘,《宋史》也有列傳,留名歷史。吳育不只會讀書,還是當代正直的好官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