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蟻等染病發訊號 維持族群安全 主動隔離 動物也懂社交距離

編譯/塔士塔  |2021.04.10
1440觀看次
字級
蜜蜂感到不適時,會遠離同伴,避免疾病擴散。圖/法新社
龍蝦若發現同伴患病,會離開巢穴。圖/美聯社
螞蟻感染病菌後,主動自我隔離。圖/美聯社

新冠病毒爆發後,許多國家為了遏制疫情擴散採取封鎖措施,包括保持社交距離、隔離。對於習慣群居生活的人來說,這些措施並不自然,而是為了防疫被迫遵守相關規定或法令;但許多動物在面臨類似的狀況時,卻懂得自我隔離或保持距離,以維持族群的健康安全。

患病時遠離同類,是動物的自然行為;即使是人類身體不適時,也會因行動不便不易與他人接觸,間接地免於感染他人。然而,人類在工作、上學或社交的要求下,往往會抑制這種本能,也導致傳染病擴散。如果出現類似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狀況,大規模感染的風險更高。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生物學家霍利(Dana Hawley)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探討幾種群居動物(蜜蜂、白蟻、螞蟻、蝙蝠、龍蝦)如何主動隔離或避免接觸,以防止傳染病在族群中散播。

霍利表示:「研究這些動物,有助我們了解一旦面臨大型傳染病時的應對方式。」

以螞蟻和白蟻為例,研究人員讓牠們暴露在病原體下,牠們在15分鐘內就會向同伴發出警告信號。某些種類的白蟻接觸到病毒時,會立即開始振動身體,讓巢穴中的同伴避免與牠們接觸,或者藉此通知同伴大規模撤離。被病毒感染的螞蟻,則會在數小時內從巢中遷出,研究人員稱之為「主動自我隔離」。

吸血蝙蝠也有類似的反應,研究人員讓蝙蝠感染病毒後,蝙蝠出現免疫反應,也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在群體中的活動。

研究人員指出,動物面對傳染病時,另一種模式是傳遞危險信號,讓其他人遠離。例如,當一個人生病時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其他人就能保持距離。
這種保持距離的模式,也出現在龍蝦身上。研究人員發現,健康的龍蝦發現同伴生病時,可能會主動離開巢穴。不過,這項決定仍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離開巢穴後將面臨覓食不易、較易受掠食者獵捕等危機。

還有一種模式更加殘酷,就是群體迫使患病的個體離開。霍利指出,健康的蜜蜂會強迫患病的蜜蜂隔離,有時甚至強制性地把其同伴從蜂巢中拖出。

霍利表示,對動物的研究顯示,自我隔離、迴避、驅逐等做法,都有助遏制傳染病的蔓延。然而,究竟哪一種模式最有利,仍難定論。某些動物面對傳染病的反應非常無私,願意為了整體族群的安全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就人類對抗疾病的經驗來看,這種無私的舉動可在短期內避免染病,但長期而言仍無法產生抗體。反之,若族群中多數動物染病能存活,或許將可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並留下對抗疾病的基因。

霍利坦言,各種做法都有好處,但也有弊端,例如龍蝦離開巢穴,可能受到更嚴峻的威脅;對人類來說,封鎖和隔離雖然須付出經濟活動停擺、與親友斷絕聯絡的代價,但確實有助遏制疫情擴散,主事者應審慎權衡,擬定最佳對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