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人生】 合成的快樂

文/吳娟瑜 |2021.04.07
3205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如果問起:「什麼是快樂?」保證有千千百百各種說法,每個人出身背景、文化差異、人生歷練、社會地位不同,對「快樂」都有不同的詮釋。

性格特質穩定、開朗、親和、樂觀、喜好學習的人容易領受快樂,因為朋友多、學習多、機會多且樂於適應,自然容易逢凶化吉;反之,性格鬱悶、猜忌、悲觀、退縮的人,又如何即時調整、海闊天空呢?

承諾一致原理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吉伯特教授(Daniel Gibert),在對「快樂」做深入研究時,提出「合成的快樂」概念。

「合成的快樂是一種身為人天生就有的認知機制,而這其實也是社會心理學中「承諾一致原理」(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的展現。也就是說,當我們對某一項事物做出選擇或承諾之後,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很自然的機制,來告訴自己──我的選擇是對的。」

相對於「合成的快樂」則是「自然的快樂」。這兩種快樂的情緒我們都經歷過,只是沒有注意兩者之間的差異。

「自然的快樂」(Natural Happiness)指的是我們獲得想要的東西,自然產生了快樂。例如:公司頒發了業績獎金、另一半贈送情人節禮物等。

而「合成的快樂」「Synthethic Happiness」對於並非天生樂觀的人,或對「趨樂避苦」沒信心的人,則是一項好消息。當我們無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時,透過心理機制,改變了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內心相信「自己是對的」,於是就有了「合成的快樂」

例如,孩子在校課業表現不盡完美,父母從要求考試分數調整到「孩子健康快樂就好」,孩子下課到家,彼此開心打招呼,這就是「合成的快樂」。又例如,另一半生活習慣不佳,讓我們頭痛不已,但看到他會倒垃圾、陪孩子寫作業,假日還會一起出遊,認知到「另一半對這個家盡力了」,於是怒氣漸消,接受不完美的伴侶。

不一樣的快樂

對我而言,「自然的快樂」唾手可得,例如:買到一雙舒適的涼鞋、看一場好電影、寫出一篇滿意的文章,因為沒有過高的物質欲望,所以凡事順其自然,開心就好。

但是「合成的快樂」,這就需要「調適」的過程,例如:原生家庭財力不佳,出社會時必須靠自己,曾經因怨懟父母沒有用心栽培而不快樂;後來,認知到父母養兒育女已不簡單,哪能送我出國留學、為我付款買屋?

於是,在清楚沒有靠山,只能靠自己力爭上游後,目前已發展出寫作、演講的職涯並心存感激,這就是「合成的快樂」。

又例如,結婚初期,夫妻都是身心未臻成熟的人,天天爭吵不斷,數次想拂袖而去,但看到兩個幼兒,如何狠心離開;之後,慢慢認知到每對夫妻都需要協調再協調、包容再包容,數十寒暑後,終於收穫一位身心成熟的老來伴,苦盡甘來,這也是「合成的快樂」。

但要注意,若要享受「合成的快樂」,就絕不能讓自己落入「反悔」和「我對你錯」的批判,因為一有如此念頭,「合成的快樂」將轉瞬間消逝。按照丹尼‧吉伯特教授的說法,只要走過「認知」、「調整」、「適應」到「接受」的心理機制,就能獲得「合成的快樂」,而且,這種快樂比「自然的快樂」更長久、更不易抹滅。

簡單地說,「自然的快樂」容易得到,甚至有時是他人促成的;「合成的快樂」則是靠自己的心態轉變,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這種快樂會更加具體、長久和珍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