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吳娟瑜
從不開心、微慍、生悶氣,再到暴怒,這些情緒的變化,代表了一個情緒狀態的由弱轉強。
有的暴怒是對自己不滿意所形成的情緒,有的暴怒是因為旁人過度的侵擾(包括語言、舉止、表情等)所造成。從不開心到暴跳如雷,這是一條需要自我探索、自我調整的成長路。
˙What:過度反應了嗎?
大雄和老婆小姿是一對奇妙的伴侶,大雄粗獷不拘,小姿輕聲細語;兩人相遇在一個滂沱大雨的夜晚。兩人正好各自從辦公室加班下樓,大雄看到小姿正在躊躇是否跨入雨中,他立即將大傘靠過去,並且說:「我們是同事,一起過馬路吧!」
從雨中相識,到逐漸熟稔,再到熱戀,小姿從未見識大雄暴跳如雷的情景。直到論及婚嫁時,未來公婆對婚禮細節多所苛求,尤其只要公公一開口,大雄的臉即青筋暴露、眼露兇光、一臉不屑……當下,未來的公婆視若無睹,只有小姿感到坐立難安,好幾次提醒大雄無效,小姿乾脆問個清楚。
不問還好,逼問之下,大雄更加暴怒。原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大雄的爸爸年輕時浪蕩成性,在外金屋藏嬌,離家多年,直到生病無法工作才返家;善良的老媽不忍他流落街頭,兩人重新復合,這也造成大雄一看到老爸,就是一肚子火。
˙So What:憤恨自己的老爸?
小姿和大雄同公司但不同部門,小姿是電腦工程師,大雄是主管倚重的業務代表,做事穩紮穩打。但是,回到私人生活,小姿有所顧慮,好幾次忍不住勸大雄和爸爸和解。大雄總是回答:「啊呀!妳不懂我媽當年受了多少苦,她到處打工,才把我和大姐拉拔長大,那個男人根本不負責任。」
小姿從小在溫暖的家庭長大,她實在不明白大雄為何對自己爸爸如此憤恨難平?
˙Know What:情緒滅火三大守則
小姿在「幸福導師班」裡,從淚流滿面、手足無措,逐漸靜心,明白情緒暴怒並非一時一刻,多少有些情緒傷痕,造成不肯妥協。幸好大雄並非躁鬱病症的情緒激動,算是還能自我調適。
小姿逐漸理解大雄的心情,不再一直逼他做到「父子和解」,她明白此時此刻「陪伴」更為重要。
小姿在成長教室學到引導大雄紓解暴怒情緒的三大步驟:
一、「聆聽」代替「說服」:小姿弄懂大雄的情緒糾結由他們父子自行解決,只要老公出現討厭他老爸的言詞,她就是同理回應,例如:「當年你們辛苦了」,不再說:「沒有人這樣罵自己的爸爸啦!」
第二:「撫胸」代替「拍肩」:看到大雄愈說愈激動時,小姿最早是拍大雄的肩膀制止他憤怒,結果愈拍大雄愈是激動。
後來,小姿學習用右手輕輕撫按大雄的胸前,自己進行深呼吸,很奇妙地,大雄說了兩句後很快就冷靜下來,氣消時就像電影「綠巨人」的浩克,變回溫文儒雅。
第三:「分享」代替「批判」:小姿練習不著痕跡地分享電影故事、網路短文,或是周邊親友實例,讓大雄走上寬恕家人的成長路。尤其近日大雄的老爸身體病弱,只見媽媽、大姐,加上老婆小姿,經常陪伴到醫院進進出出,大雄的姿態開始放軟了。
「畢竟大雄也有過一段跨不過的坎,我不再批評他,在他老爸人生最後的一段時日,大雄已經願意給雙方一個機會來調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