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叢林出坡 耕耘心田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1.04.03 語音朗讀 27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花草樹木都在對我們無聲說法。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周利槃陀伽尊者「掃地掃心地」的典故,是同學出坡時,印證自己修道的重要依據。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花草樹木都在對我們無聲說法。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內的九重葛,是佛光山東山的風景之一,更是大眾回到佛光山第一個看的景象。同學日常的出坡養護,便是以一顆清靜心,供養來山大眾。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出坡作務,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佛光山的大型活動,可看到同學們投入常住的身影,回到自己學習、生活的空間時,同學們也毫不猶豫承擔起維護環境的重責大任,讓青年僧才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新學期的生活輪組,男眾學部的每位同學可依自己的意願,共同為學院盡一分心力,因此有了學務、教務、總務、圖書館的公務分配,也有專門負責園藝的同學照顧花草樹木,讓院內的植物都能均衡發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常說,佛光山是「集體創作」而來,出坡時,師長也會指導同學們要懂得分工合作,不要只是「分工」,自己做自己的,還要能與他人「合作」。男眾學部的教育,始終秉持大師的理念,除了有各自負責的範圍,其他組別需要支援時,同學們都會共同合作,在時間內完成。這就是從出坡作務中學習「無我」的精神,配合大眾,能領導人,也學習被人領導。出坡時,觀照自己當下的心念,時時提起正念,時時與佛法相應,會發現即使是一花一草,都在為我們宣說佛法,心中有佛,眼看的、耳聽的、口說的、身做的都是佛,當下即是淨土。心得分享專修部二年級/慧贊(馬來西亞)佛學院的生活除了平日的出坡作務,定期要拔草、修剪草木。以拔草來說,雖然只是蹲在草坪上,將一株一株的野草連根拔起,但每分每秒都在考驗我們平日的身心修持,是否時時保持正念。天氣愈來愈熱、腿愈來愈麻,或者有人要找你說話等外在因緣,都會讓我們當下生起妄心而影響工作進度。因此,我養成了念佛的習慣,與佛相應,自然不容易被外境影響。專修部一年級/黃振劭(馬來西亞)星雲大師曾說:「生活處處有佛法。」在學院,除了跟著既有的課程學習佛學名相,也感受到大師的「人間佛教」:生活有佛法、吃飯有佛法、出坡也有佛法,學院猶如我們的家,這裡的花草樹木,都是我們所關心的。最喜歡的就是拔草,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如果沒有整理好,下次出坡時,又是雜草叢生。雜草,就像我們內心的貪瞋愚痴等習氣種子,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發芽,如果我不精進降伏它,就會逐日茁壯,假以時日就難以清除了。專修部一年級/王俊傑(台灣)剛入學院報到時,院內的一花一草一木、每個花圃的設計都宛如名家設計,都讓我感到驚豔。原本以為有專業的園藝人員定期修剪,後來發現眼前的花草樹木,都是學院師生利用下午出坡或空堂時間整理出來的──學院的學習就在日常中。記得在整理前花台時,不懂為何要把美麗的銅錢草整理掉,老師告訴我,銅錢草只要有陽光、水就會快速蔓延,將影響到其他植物的生存;猶如我們生活中的煩惱、惡念如果不斷,也會影響到周遭的人,當下若能升起自覺,進而對治它,自然可以讓我們的心識布滿善念。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聞思而修 下一篇文章 【懷古慨今】 菩薩行願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6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7雲梯2025.07.0108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9【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10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