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5.03.02 語音朗讀 8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圖/佛光山、緬甸佛恩山寺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信願堅定 弘法不輟妙穆法師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新加坡人,出家前曾擔任國際知名保險公司主管之職,生活、事業穩定。因緣際會,接觸新加坡佛光山,參與活動,深受星雲大師「給」的理念啟發。見到道場法師辛勞忙碌,他發願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將自己奉獻於佛教事業。在佛光山總本山完成佛學院學業後,妙穆法師回到新加坡,依循大師的教誨:「以服務為主,發展新加坡佛光山」,投入各項弘法事業。他積極推動幼兒教育、三好學校及兒童與青少年的佛學班,這些努力,在當地社會中產生顯著影響。除了教育工作,妙穆法師還深入社區,與政府和居民合作,推動敦親睦鄰、促進社會和諧的活動。為此,新加坡佛光山四度榮獲「社區服務精神表揚獎」,深受當地社會的認可。無論面對何種困境,妙穆法師始終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對佛陀的信仰、對剃度恩師的承諾,以及對自己與信眾的責任,始終未曾動搖。他的堅定信念和不畏艱苦的精神,持續推動人間佛教在新加坡的弘揚與發展。弘揚人間佛教 勇擔使命前行覺元法師佛光山桃園講堂住持覺元法師,台灣台南人,母親為佛光山的護法功德主。二十歲時,他前往佛光山台南講堂學習佛法,並擔任兒童星期學校講師,深受人間佛教宗風的啟發,決定出家修行。後進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及南華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二○○一年,受常住調派回台南,負責尋覓土地並推動南台別院的建設。秉持星雲大師「化緣要化心」、「不募款、給佛法」的理念,最終完成別院的建設。二○○七年,南台別院落成,吸引兩萬人參與開幕典禮,並舉辦四十九天、五十九場的「化世益人」講座。並開辦「台南人間大學」,開設終身學習課程,接引上千人參與學習,將南台別院打造成集文化、教育與藝術於一身的重要道場。二○○八年,再次奉常住調派至台北道場擔任住持,成立人間大學,開設近百種社會教育課程,同時推出「生耕致富」系列講座。每年,邀請名家舉辦醫學、環保、文化與教育論壇,積極推動社會公益與知識傳播。二○○九年擔任「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執行長,積極推動「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全球華文星雲獎」、「三好校園獎」等多項社會公益計畫,深入實踐人間佛教,並推動教育與文化傳承。佛教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賴文英教授台灣「佛教圖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從事陶藝創作的賴文英教授,因創作需求而進一步接觸佛教領域,對佛教造像產生濃厚興趣。一九九三年,賴文英進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深入探究佛教的義理與經論。從對佛教經典的陌生,到逐步掌握查找佛學資料的方法,這段學習經歷,不僅奠定了她在佛學研究的深厚基礎,也開啟了她日後進入甘肅蘭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研佛教圖像與敦煌藝術的契機。賴教授的學術專長涵蓋石窟圖像學、敦煌學與民俗藝術學。作為台灣「佛教圖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她持續深耕佛教圖像研究,並致力於將身心療癒、佛教圖像與石窟藝術結合,以多元角度詮釋佛教藝術,從戒定慧學解讀佛教圖像。先後在佛光大學、輔仁大學、華梵大學教授佛教藝術相關課程,並以布展、演講等方式,讓大眾更容易理解佛教圖像學的內涵,持續為佛教藝術的弘揚與學術發展貢獻心力。在緬甸扎根弘法 興盛漢傳僧才培育本智法師緬甸佛恩山寺開山住持、西靈寺住持本智法師來自緬甸,九歲出家,後來台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與佛光大學,二○一四年返回緬甸,原計畫辦理簽證再赴台深造,但因師兄請求,暫時放下學業留在常住眉苗佛光寺協助寺務,半年後投身撣邦北部木姐的西靈寺擔任當家。深受星雲大師「成菩薩之前,要為眾生做馬牛」及「為眾生服務,要心甘情願」理念影響,本智法師將此精神作為弘法與培育僧才的動力。緬甸當地南傳佛教盛行,漢傳佛教稀少,這促使本智法師發願在緬甸弘傳漢傳佛教。二○一六年於西靈寺升任住持,並在道場開設兒童讀經班,培養介於七至十五歲間的沙彌尼。同年,於緬甸中部山區彬伍倫購置土地,二○一八年開山建寺。本智法師表示,取名「佛恩山寺」是為報佛恩,推動佛法弘揚與佛教教育的發展。二○一九年「佛恩學院」正式成立,積極邀請師資教學,成為當地漢傳尼眾僧才的培育基地。從最初的三名學童,至今已有二十九名沙彌尼。年長弟子協助新進沙彌尼學習中文與漢傳佛教經典。面對困難,本智法師堅持弘法初心願景,期盼佛恩山寺成為緬甸漢傳佛教尼眾修道院。(本專欄結束) 前一篇文章 【修行在人間】自覺 下一篇文章 【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青年歌詠隊 菩提心開始萌芽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人間燈】生命的領悟 【人間佛教行者】許珍蓉 榮獲「2025年女性成就獎」【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創新弘法 打開佛教界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