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5.02.16
947觀看次
字級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圖/佛光山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以筆為舟 引渡有緣者

妙蘊法師

佛光山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

妙蘊法師,彰化鹿港人。回想初心而渴慕佛法,毅然辭去工作就讀叢林學院。一九九六年進入南華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追隨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願心,透過筆耕,努力不輟,將佛法與人間智慧緊密結合。

妙蘊法師曾任《人間福報》藝文中心主任,《人間福報》創報之初,受命負責〈奇人妙事〉版的撰稿。大師說,「『奇』文共欣賞」,可將豐富的世界介紹給大家,也讓現代人從不同角度看世界,為此,要求他每天至少交七到十篇文章。

歷經五年,妙蘊法師鍛鍊了一支靈動好筆,並累積出百萬字的寫作功力。而大師指導的「奇人妙事」,在各大報紙間也產生微妙影響。原本常見炮聲隆隆、劍拔弩張或重大案件的頭版中,也時而出現奇妙新聞。〈奇人妙事〉走出了一股清新風格,廣受讀者喜愛,後來還集結十冊出版。

妙蘊法師深信,人間佛教的弘揚可藉由文字傳遞,將佛法融入社會故事、人生哲理,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佛法的智慧與慈悲。透過累積的百萬文字,無數讀者受益,在紛擾的生活中獲得安頓心靈的力量。他說:「寫作不只是紀錄,更是傳遞一分光明與希望。」期望能將這分人間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傳遞給更多有緣人。



弘願如初 無畏前行

滿益法師

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

滿益法師,台灣嘉義人,曾獲台大醫院優秀護理師的讚譽。叢林學院畢業後,留任台北石門北海道場女子佛學院學務,為佛教培養人才。隨佛學院遷至基隆極樂寺,便承擔起極樂寺的重建工作。過程中,由於過度勞累而罹患重病,導致行動和語言功能受到嚴重損害;他以堅毅的信念與病為友,靠著對法的信心和對服務眾生的熱忱,逐漸康復。

曾有因緣擔任星雲大師湯藥侍者,隨大師前往歐、澳、東南亞等十餘國弘法行程,深刻領悟大師的教誨:「信守承諾,永不退票;願力無邊,心甘情願。」滿益法師堅信,即使力量微小,也不容小覷,應以使命為重,致力於完成弘揚人間佛教文化與教育的責任。

滿益法師歷任高雄普賢寺、南屏別院住持後,以其熱忱發心,常住再調派他擔任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同時獲選為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理事。

期間,經常代表常住關懷功德主、服務友寺。曾經最高紀錄一日拜訪數十間寺院,與人為善的性格和教界友好往來,深受各道場歡迎;並為佛陀紀念館興建、百萬人興學等佛教事業做出卓越貢獻。



天廚妙供菩薩願 歡喜服務三十五載

謝淑惠

佛光山朝山會館館長

謝淑惠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後,深感星雲大師的慈悲教導,遂發願奉獻常住,以在家眾身分為大眾服務堅定不移,至今近三十五載。

從朝山會館的典座開始,到第一線櫃檯接引服務以及住宿部工作,到升任館長,謝淑惠始終秉持恆常心,早起晚歇,日復一日。數十年來,儘管歷經身心的勞累、面對各種挑戰、研發各種素食烹飪等,一貫抱持無怨無悔的精神,將這一切視為修行的歷程。

除專注於服務工作,謝淑惠亦積極深入地方,結合佛光山文教與媒體資源,推動在地產業發展,促進文化與觀光的交流。

二○一一年,她參與「佛光山鳳荔入菜交流活動」,與高雄市「鳳荔文化觀光季」,共同推廣在地的特色飲食,親自示範鳳荔入菜的創意料理,讓佛法與地方文化交融,展現生活美學。

至今,謝淑惠仍堅守崗位,傳承星雲大師交代的「待人好」的精神,面對來山的信徒遊客,始終以歡喜結緣為首要。不僅是裹腹,更要讓每一位訪客飽嘗法味,感受到尊重、禮遇與歡喜心,並期許佛法的光輝能夠在人間綿延不息。



復興印度佛教 延續星雲大師心願

妙如法師

佛光山印度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住持

妙如法師,印尼賓坦島第三代華僑,祖籍廣東潮安。就讀叢林學院期間,正值佛光山國際弘法蓬勃發展,他發心轉入英文佛學院深造。畢業後,留在佛學院從事英文教務八年,貢獻心力培養人才。

二○○四年十二月南亞海嘯發生後,妙如法師主動請願赴印度照顧災區兒童的生活與教育,包括提供職業訓練等災後援助。二○○五年,妙如法師出任佛光山印度佛學院院長,印度佛學院從加爾各答遷至菩提伽耶,租用空間辦學。同年底,佛光伽耶育幼院開始運作,啟動佛學院建設工程。二○○七年,「佛光山新德里文教中心」成立,啟用後交付慧顯法師,進一步擴展印度弘法因緣。

二○一三年,圓滿星雲大師交付的任務後,妙如法師向常住辭去印度佛學院院長一職,並建議常住派適任者接棒,個人則選擇回到大師在印度弘法的起點──加爾各答禪淨中心,著手推動原址重建。

此外,為響應大師「好苗子」培育計畫,設立「菩提教育中心」,為印度年輕女性提供機會。二○一四年,佛光山於南印度成立「清奈佛光禪淨中心」,為當地信眾提供修學道場。至今,妙如法師於印度弘法近二十年,矢志延續大師「復興印度佛教」願心,盡力接引青年,讓佛法之光在印度綻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