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林主推線上展示和直播,一年才能賣完的衣服,短短半個月銷售一空。圖/楊春林提供
楊春林融合苗繡元素設計的苗繡牛仔衣。
圖/楊春林提供
文/記者羅羽
二○二○年以來,藉由短視頻等線上形式,苗族漢子阿新讓傳統苗繡更加時尚。
阿新在二○一八年入駐了抖音等平台,一開始粉絲增長緩慢。二○二○年,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受其影響,阿新關閉了打拚多年後開設的數家門店,更多地轉戰線上。
「二○二○年三月,在北京的店臨近關停,我開始主推線上展示和直播。結果過去需要花費一年才能賣完的衣服,短短半個月就銷售一空。」他說。
二○一九年,阿新開設在西安、北京、天津等地的十多家門店年營業額約人民幣一千九百萬元。到了二○二○年,藉著線上發力,其公司年營業額超人民幣二千萬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的也是時尚的。」阿新說,只要通過不斷創新,學會順應新時代的傳播方式,就能讓苗族文化更好地融入世人生活,變身為時尚、潮流產品。
阿新是苗名,原名叫楊春林,出生於一九八九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灣水鎮江口村人,生長在苗家。
小時候,他經常觀察表姐、堂姐、外婆等用針線縫製繡片,五顏六色的繡片讓他移不開眼。通過學習,他慢慢變身為一位「刺繡男孩」。
「初中、高中時,我已掌握了些刺繡技術,偶爾會用刺繡手法幫同學改造校服,『刺繡男孩』的綽號被正式叫響。」男孩子做刺繡,這在苗族中算是一件罕見的事。
高中畢業後,阿新到西安上大學。學習之餘,他把一些家鄉苗繡和銀飾拿來擺地攤,慢慢攢下人民幣十萬元,並由此產生了創業念頭。
「通過擺地攤我發現,我們苗族文化有著巨大市場潛力,這促使我想通過創業方式,更好地帶動苗族群眾以『指尖技藝』掙錢致富,同時促進苗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他說。
二○一三年,他用攢下的錢在西安開了一家名叫「古阿新」的服裝店。因為對設計感興趣,他把苗繡技法和圖案融入現代年輕人喜歡的服飾產品,讓傳統苗繡煥發新生,成為熱門品牌。
「苗繡都是深藏在大山,難為外界知曉。加上現代生活的衝擊,願意學習苗繡的年輕一代正在消失。」他說。
他認為,商業化是一條路徑:既要通過商業化讓苗繡創新融入現代生活以獲得更好生存,又要讓商業化帶來的財富促進苗繡等手工藝更好地傳承。
「新媒介為傳統苗繡提供了展示舞台,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古老的苗繡在今天不僅依然有價值,也有市場、能賺錢。」他說。
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帶動,阿新把獲得的訂單交給兩、三百位黔東南苗族繡娘,讓她們利用農閒時間專注於刺繡。她們中少的每年可掙人民幣七、八千元,多的能掙兩三萬元。
「生存好了,才能更好地做好文化傳承。」阿新介紹,近年來他還參加了不少國際時裝周,其作品也出國巡展多次。但他並不滿足,還想通過參加更多巡展「把苗繡等中國文化更深、更遠地傳播出去」。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