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感測器 偵測極端氣候 李祖翔 |2021.03.28 語音朗讀 42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阿龜微氣候團隊開枝散葉,如今成員來自跨領域,有志於社會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右前方為盧安邦。圖/盧安邦提供阿龜微氣候實現青農一個App、一套設備就能輕鬆在家掌握農田狀況的夢想。盧安邦有傳播博士學歷,發揮「溝通」的能力,與工程師好友一起致力農業科技。圖/盧安邦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一群年輕科技工程師和傳播博士,聚集在農田挖掘,種的卻不是作物,而是讓農民不再只能「靠天吃飯」的土壤感測器。農科挑戰賽奪亞洲冠軍一個App、一套設備就能掌控風險、預測產期,制定因應極端氣候的策略,蜂巢數據科技「阿龜微氣候」團隊,由四名政大畢業生創辦,短短五年協助農民布建場域超過八十座,最近還勝過菲律賓、印度、緬甸等團隊,拿下了「亞洲農業科技挑戰賽」冠軍。二○一五年,四人創辦蜂巢數據科技公司之初,就有資訊科技與傳播人才結合的構思,創辦人之一的盧安邦說,因為傳播人善於觀察、發現問題,而資科人則很會解決問題。由於想減輕返鄉青農在務農上的負擔,他們試著研發遠端監測系統,二○一七年決定專攻農業科技,打造阿龜微氣候子品牌,即邀集各界人才參與,每名成員都能身兼數職。「你們的產期預測,為什麼比種植二十年經驗的我還準?」有資深農友震驚團隊的精準,脫口說出。盧安邦謙虛地表示:「其實是科技的功勞。」原來,台灣有很多現成而珍貴的研究結果,缺的只是可以轉化、連結、整合的平台。他們主要將農業相關的不同角色如種植者、保存者、加工者、盤商、通路商和消費者聚集,透過彼此回饋,促成合作的可能,此外,按農民需求,加入遠端監測、自動控制,即使極端氣候也能降低風險、保障產量,就連專家學者都覺得對作物觀察很有幫助。特別的是,「阿龜微氣候」團隊因此開發了「田間感測器」,能蒐集土壤資料如溫度、含水量、電導度和酸鹼度等訊息,供農民結合自身經驗判斷作物狀況,如什麼時候要為鳳梨蓋布保暖、蓋多久能不影響光照,灑藥防蟲、殺蟲的時機也能把握,間接減少時間的浪費與成本的耗費;還有比氣象局更貼近農地狀況的「在地氣象站」;「縮時攝影機器」則能幫助契作或採購商掌握產期與產量,預先安排人力與銷售。布建80場域即時獲協助對農業幫助最顯著的差異,是農民能「即時獲得協助」,並能將種植過程的環境變化及農務行為的時間點說明清楚。不到短短五年,「阿龜微氣候」團隊協助的作物也從鳳梨到水稻、茶園,規模從小農到企業,布建場域從一個到超過八十個,地點從露天田、溫網室到畜舍,產業從農園藝到畜牧、養殖漁業都能用。土壤感測器研發第6代台灣的科技能力一向享譽國際,一個App、一套機器就能為農業取得巨大貢獻,如此里程碑由一群年輕人達成,擁有傳播博士學歷的盧安邦說,應是過去大家認為農業科技無法快速獲利、不願投入的緣故,相比工業,農業的可控性低、溝通成本又高,「但我們很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社會,賺大錢不是我們的最高目標。」至今盧安邦他們的土壤感測器已研發到第六代,期許幫助農民提高產銷,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農業革命的行列。 前一篇文章 知本溼地 發現147隻環頸雉 下一篇文章 八卦山、鐵砧山… 老景點找新活水 向國旅招手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8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 3D列印希望 動物迎向新生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