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溼地 發現147隻環頸雉

 |2021.03.28
2959觀看次
字級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昨在知本光電開發預定地發布「環頸雉調查報告」,公布今年當地環頸雉數量為一百四十七隻。圖/尤聰光
穩定成長 環頸雉是農委會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鳥種之一。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東訊】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昨公布第四年「環頸雉調查報告」,今年發現一百四十七隻,穩定成長,另發現台灣畫眉、魚鷹等珍貴鳥類棲息,也呼籲縣府為知本光電開發案重新選址。

縣府表示,已縮減基地面積,保留六十五公頃環境生態保護區。

荒野台東分會環境議題組長蘇雅婷說,環頸雉是農委會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鳥種,過去三年來在台東知本溼地族群逐漸增加,守護棲地刻不容緩。

第四年的「環頸雉調查報告」昨天在知本光電開發預定地舉行,包括荒野協會、愛鳥人士約五十人到場。

環頸雉主要棲息於平地到丘陵台地、開闊溪床草生地或耕作地,喜歡在乾燥草叢間活動,啄食昆蟲、嫩葉、種子及附近田地穀類。陳姓愛鳥人士說,四年前只有八十四隻,顯見環頸雉族群數量在知本溼地穩定成長,如果不是上月發生雜草野火,數量絕對更多。

知本溼地是台灣環頸雉密集棲息區域之一,近期發現有大批環頸雉在台東知本溼地求偶繁殖,吸引愛鳥人士駐足記錄。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調查環頸雉發現,族群數量二○一八年調查有八十一隻,二○一九年上升至九十四隻,去年發現一百六十三隻,顯見環頸雉在知本溼地穩定成長中。

另外,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主席林茂盛也說,知本溼地是族人祭祀的重要據點,不管是祭祀或溼地生態都該珍視,擔心環頸雉會因光電開發,棲地遭破壞、覓食來源消失,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強調,知本光電廠不應在生態熱區,才能為環頸雉提供珍貴生存空間。

協會說,公民持續關心生態,能源局與縣府更應有所作為,知本光電場應避開生態熱區,保留環頸雉等安穩生存空間;今年二月溼地被縱火焚燒,植被、土壤乾枯焦黑,必然影響鳥類繁殖,呼籲經濟部能源局與東縣府重新盤點與評估綠能發電選址,讓環頸雉在知本溼地無憂下蛋。

縣府表示,設光電專區時,原基地面積二百二十六公頃已縮減為一百六十一公頃,並保留環境生態保護區,廠商和台東縣野鳥協會、荒野台東分會溝通協調,也調查當地鳥類生態,評估報告將列入計畫調整參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