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希望 動物迎向新生

 |2025.07.01
91觀看次
字級
鴨子‧義肢助行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YT@Nat Geo Animals
海龜‧背甲矯正泳姿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Formlabs官網
山羊‧頭盔保護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IG@goatsofanarchy
海豚‧尾鰭輔助游泳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Winter the Dolphin臉書
巨嘴鳥‧鳥喙助進食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3ddayin官網
鱷魚‧尾巴穩定爬行 從海龜的背甲、巨嘴鳥的義喙到山羊的防護頭盔,3D列印技術為全球受傷動物提供專屬修復方案,讓牠們重拾自然本能,繼續生存。 圖/取自NowThis Earth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加劇,愈來愈多動物因交通事故、漁業網具、塑膠汙染或非法獵捕受傷。傳統的獸醫修復方法往往因動物特殊形態而受限,但3D列印能精準複製其身體結構。從森林、海岸,到動物醫療機構,全球愈來愈多案例證明,3D列印技術能有效協助受傷或畸形的動物重拾自然本能,重返野外,或在圈養環境中繼續生活,不僅增加存活機率,也縮短了康復時間。

就像人類使用義肢一樣,3D列印在幫助失去肢體或重要身體部位的動物方面,展現出廣泛且實用的應用潛力,例如3D鳥喙、3D尾鰭、3D背袋等。隨著技術的進步,愈來愈多動物得以擁有專屬的義肢或矯形器,顯著提升牠們的活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量身訂做配件  動物重生契機 

美國康乃狄克州的神祕水族館(Mystic Aquarium)中的海龜夏洛特(Charlotte),牠因船隻撞擊而導致脊椎受傷,進而引發「正浮力綜合症」,俗稱「泡泡臀症」。這使得夏洛特無法正常潛水,龜殼後端呈現45度上揚角度,導致進食與移動困難。

該館科學家與工程團隊攜手合作,使用3D列印打造一款量身訂做的背甲裝置。這個結構不僅有助於平衡浮力,還能穩定牠的體態,幫助牠恢復接近正常的游泳姿勢。

同樣在美國,設計工作室DiveDesign為一隻山羊波(Bo)量身打造3D列印頭盔,成了守護生命的創意之作。牠一出生就患有頭骨缺損症,頭顱上有個大洞,讓牠的大腦長期暴露在外,極度脆弱。這頂頭盔不僅貼合牠的頭型,更能緩衝外力,保護牠脆弱的大腦免受傷害。

而在巴西,一隻巨嘴鳥因非法獵捕而失去了牠最具代表性的喙,導致牠無法進食或與同伴互動。當地一間大學團隊運用3D掃描與列印技術,為牠設計出一個可與原生結構密合的義喙,重量與形狀經過精密計算。義喙裝上後,這隻鳥終於能夠自行啄食水果,甚至恢復羽毛整理的天性。這些案例說明,無論是水生動物、哺乳類還是鳥類,3D列印皆可提供極具客製化的修復方案。

列印聲響背後  守護生命旅程

3D列印的優勢在於速度快、成本相對低廉、可針對個體打造專屬設計,且材質可根據動物活動需求選擇柔韌或堅固的材料。這使得許多原本難以醫治的傷患動物,也有了「再活一次」的機會。

此外,這項技術也被應用於保育教育。例如,3D列印模型用於教學展示或模擬孵化過程,提高社會對動物議題的認識與參與。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3D列印早已不再是製造業的專利,它也逐漸成為守護生命、修補自然裂痕的一線希望。未來,隨著更多的動物獲得救助,3D列印技術將繼續在這條生命的旅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