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持久、不上癮 無嚴重副作用 基因編輯 讓疼痛變不見 編譯/韋士塔 |2021.03.27 語音朗讀 15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藥物可緩解疼痛,但也有成癮的風險。圖/美聯社慢性疼痛不易治療,患者往往苦不堪言。圖/美聯社科學家嘗試以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慢性疼痛。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慢性疼痛令患者苦不堪言,一旦出現下背部疼痛或罹患罕見的神經性疼痛疾病,通常只能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緩解。然而,這些止痛藥物有許多副作用,包括成癮性、使用劑量愈來愈強等,且服用過量可能傷害肝臟或腎臟。為了提供更安全、不會成癮的療法,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治療方式,透過基因編輯的技術,暫時抑制與感知疼痛有關的基因,讓患者不會有疼痛感。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生物工程研究團隊,已把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莫雷諾(Ana Moreno)博士解釋,CRISPR療法是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先找出特定的 DNA 片段,使用一把分子「剪刀」去切開並剔除這個基因,或者「貼上」正確的DNA片段。莫雷諾指出,研究團隊發現,「SCN9A」的基因突變與疼痛有關,如果加以修改,就能減緩疼痛感。初步實驗顯示,經過基因編輯的白老鼠,對疼痛有更高的耐受性,且效果可以維持數個月。研究人員設計一套CRISPR9系統,對出現疼痛症狀的白老鼠進行脊柱注射。與未接受基因治療的白老鼠相比,治療過後的老鼠受到痛苦的刺激(熱、冷或壓力)時,撤回爪子的速度較慢,受傷後舔舐或搖動爪子的時間更少。此外,接受基因療法的白老鼠,疼痛耐受度提高的時間長達44周,而且沒有喪失敏感性或正常運動功能。參與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馬利(Prashant Mali),曾是莫雷諾的指導教授,他長期致力研究如何把CRISPR基因療法應用於罕見以及常見疾病。馬利表示,目前對於慢性疼痛的治療方式有待改進,鴉片類藥物容易成癮,且讓患者產生依賴性,「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有效、持久且不會上癮的療法」。莫雷諾指出,對SCN9A基因進行編輯,可以改變疼痛的感受;此外,這個基因只與疼痛有關,目前的實驗並未出現任何嚴重的副作用。莫雷諾強調,研究團隊的目標是暫時性地抑制SCN9A的表現,而不是將其永久改變。她說:「我們使用CRISPR技術並非把基因段切除,而是加以抑制,不會完全關閉這個基因的功能。DNA一旦切割,就無法逆轉。」研究團隊已創立Navega公司,希望把這項研究成果商用化。莫雷諾表示,他們的研究有很大的潛力,未來的目標是協助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坐骨神經痛、骨關節炎和接受化療的患者緩解疼痛。 前一篇文章 持續監控患者細微變化 提前預防併發症 智慧攝影機 自動查病房 下一篇文章 太陽能轉化淡水 重複利用 還可增加植被 海水溫室 在沙漠中造綠洲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6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7【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8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作者其他文章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