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依探討颱風與海洋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全球暖化對「聖嬰及反聖嬰現象」的影響,研究成果已刊登《自然》(Nature)期刊。圖╱取自網路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有台灣「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昨天舉行頒獎典禮。今年最高榮譽「傑出獎」由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依依獲得;為了獎勵優秀年輕女科學家所設立的「新秀獎」,則頒給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吳欣潔,以及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緼儂。
林依依的研究專長,橫跨衛星遙測、大氣與海洋科學三大領域,利用先進的衛星遙測和追風飛機,穿越強烈颱風所得的觀測資料,探討颱風(颶風)與海洋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全球暖化下,對「聖嬰及反聖嬰現象」的影響,推論超級颱風的形成原因、颱風強度上限與破壞潛力的估算,以及颱風移動速度變化的趨勢。
這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對將來颱風的預報有重大貢獻且影響深遠,已先後刊登《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國際頂級科學專業期刊,也曾獲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如美國太空總署NASA、美國大氣暨海洋總署NOAA、CNN、日本NHK電視台等國際知名媒體,選為亮點報導。
林依依坦言,她少時字醜,是不被看好的學生,因小學導師何逢志老師給予鼓勵,在一百分的數學考卷加上三顆獎勵星星,成為成長過程中一路激勵她自信、不斷向前的燭光。她也分享自己投入專業領域的經驗,並非一開始就明確順暢,而是經過對不感興趣系所的「刪去法」,才進入台大大氣科學系,發現該領域集合數學、物理和電腦的應用,十分適合己長,之後選擇赴英國劍橋研究衛星遙測,一步步摸索奠定今日的成就。
一路走來,林依依認為科學「既浪漫又有趣」,探索科學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每天都有令人驚喜著迷的發現;而這當中也包括面對「百分之九十九無法使用的科學研究」結果,從而深信「失敗是必經的過程」,重要的是「有失敗,才能獲得成果」。
身兼母親與科學家身分的林依依,也關心年輕女性投入科學議題,衷心希望倡導更尊重、體貼「媽媽科學家」的工作方式與制度,如各式重要會議可增加「線上參與」選項,讓媽媽科學家們能夠更彈性地兼顧科學工作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