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

 |2025.07.05
68觀看次
字級
海洋吸塵器 攔阻漂浮垃圾 海洋吸塵器使用U字形圍欄,攔阻漂浮海上垃圾。圖/取自The Ocean Cleanup
吸塵器走過 海面乾淨溜溜 牙買加金斯敦的河流出海口很髒(圖前),經海洋吸塵器攔截海漂垃圾後,變得清澈(圖後)。圖/取自ig@theoceancleanup
湛鬥機 港口清潔利器 台灣湛藍海洋聯盟,研發海洋垃圾自動化清潔機具「湛鬥機」。圖/取自湛・Azure
破浪者 收海廢 再利用 犀牛盾的海廢過濾平台初號機「破浪者」,今年將加入清除海廢的行列。圖/取自犀牛盾

【本報綜合報導】人類製造的海洋垃圾以廢塑膠最多,嚴重影響環境與生態,各國都在尋找改善方式。在台灣,手機殼品牌犀牛盾歷時18個月、投資逾240萬美元(約新台幣7100萬元),打造一台漂浮式的海廢過濾平台「破浪者ChangeMaker 」,猶如「海上掃地機器人」由具備智慧化、模組化、低耗能設計,將部署在台南黃金海岸外海,預計今年展開離岸試營運,藉由收回海上廢塑膠再利用,產製手機殼和貼模所需原料,又可清潔海洋,一舉兩得。

破浪者是犀牛盾的海廢過濾平台計畫的初號機,如同掃地機器人,有固定充電座,破浪者也有一個長期浮在海面定點的基地,長、寬皆為12公尺,高9.4公尺,內有無人垃圾船與無人偵察機,不靠任何人力,由偵察機AI辨識海洋廢棄物,指揮小船撿垃圾,撿完再返回基地。破浪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掃地機器人。

犀牛盾是一家靠耐摔手機殼紅到全球的公司,無造船與海事經驗,卻發宏願想解決棘手的海洋垃圾。犀牛盾創辦人之一王靖夫說:「『塑膠管理』是我們的使命。」手機殼、手機貼模產業就是大量塑膠垃圾的源頭,全球每年售出逾10億支手機,若每支手機用1個保護殼,3年半更換1次,每年至少有3500萬個手機殼被閒置或廢棄,手機殼大多是複合材料,難以被分解或徹底回收。

王靖夫認為,犀牛盾有義務解決廢料問題,是從源頭減少塑膠用量,「我們想做到,『連原料都不是新塑膠』拿人家不要的、海裡漂的,想辦法讓這些東西變得有經濟價值。」

破浪者目前停靠高雄興達港,預計今年會離岸定錨於台南黃金海岸外海1.5至3公里處,啟動試營運,首要任務是清理漂在海上廢棄塑料垃圾。未來,破浪者還可作水質與生態監測、教育研究用途、海洋觀測站或環境教育平台。

湛鬥機 海上掃地機器人   

除了犀牛盾公司,台灣湛藍海洋聯盟也曾研發海洋垃圾自動化清潔機具「湛鬥機」,如同海上版的掃地機器人。

團隊成員從起初以樂高拼出機具雛形,接著做出原型,一次次放進海中測試撈垃圾、修正機具,最後誕生「湛鬥機」。湛鬥機主體為雙船體結構,中間擺輸送帶構造,輸送帶能沒入水下,調整角度,聚集漂浮的海洋垃圾,接著向上運送,將垃圾送至機器後方的蒐集籃。

湛鬥機的目標是不間斷地清理港口垃圾,直到機具垃圾裝滿,再由人工回收。2022年起搭載中華電信5G系統的遙控「湛鬥機無人船」加入清潔團隊。

海洋吸塵器 攔截塑膠碎片

由荷蘭青年史萊特(Boyan Slat)成立的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製造一款「海洋吸塵器」,在2019年下水打撈垃圾,海洋吸塵器由長600公尺、深3公尺的塑膠浮筒形成圍欄,可攔截漂浮在海面上和海下3公尺的塑膠廢棄物,利用降落傘控制其漂流速度,透過發射器與感應器,定期透過衛星回報狀況,讓蒐集垃圾的拖網漁船前往清理,小至1公分長的塑膠微粒,都能被捕撈。

史萊特2022年5月又推出全新U字型設計,將浮桿延長為1公里,利用懸掛在水深600公尺處的「錨」,固定多個較小欄網,不妨礙魚從網下方游過去,最後再定期由船將攔下的垃圾帶回陸地處理。新設計已在2023年著手清理位於美國夏威夷與加州之間的北太平洋垃圾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