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尬新聞】 人為噪音 影響野生動物

文/郭宣含 |2021.03.18
1993觀看次
字級
隨著人類數量增加,人類也逐漸深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為動物王國帶來更多噪音,這不僅會影響動物的聽力與溝通能力,新研究顯示,交通與人類噪音汙染還會干擾動物的認知與交配等行為。圖/樹下繪本

文/郭宣含
隨著人類數量增加,人類也逐漸深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為動物王國帶來更多噪音,這不僅會影響動物的聽力與溝通能力,新研究顯示,交通與人類噪音汙染還會干擾動物的認知與交配等行為。
科學家為了解交通噪音對認知表現的影響,他們為斑胸草雀設計一系列像在野外覓食和解決困難的任務,並將研究結果公布在《皇家學會報告》期刊。
在這份研究中,斑胸草雀分別待在安靜和播放路面噪音的環境中;第一項實驗是要打開像葉子的「蓋子」才能取得下方的食物獎勵,第二項則要想辦法進入圓柱內才能找到食物。
美國俄勒岡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鄧普頓(Templeton)教授表示,如果周遭沒有道路噪音,那麼這些鳥正確完成任務機率提高快兩倍;他也預期這種結果適用於其他物種。
不光是鳥類,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人為噪音對野生動物產生負面影響。另一項發表在《行為生態學》期刊的研究發現,交通噪音會搗亂雙斑蟋蟀找尋另一半的能力。
公雙斑蟋蟀會摩擦雙翅,表演求偶歌曲來吸引母蟋蟀注意;這種蟋蟀的求偶歌曲跟免疫能力相關,唱得好就表示有更好的抗疫能力。母蟋蟀通常會在短時間內跟更多身強體健的公蟋蟀交配,這樣才有更高機會生出優秀後代。
不過受到人為噪音影響,母蟋蟀難以辨別求偶歌曲的優劣,這可能影響到牠們生下的後代與後代生存能力,甚至大幅改變該物種的演化過程。
科學家表示,保護大自然免於人為噪音影響恐成一大挑戰;鄧普頓建議,人類可以調整路面、重新設計車輛輪胎,盡量降低噪音對環境的
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