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臘八節來臨之際,浙江湖州吳興區妙西鎮楂樹塢村的義工帶著一早熬製的臘八粥,登門送往每一位70周歲以上的老人家中,並贈送「福」字、春聯等節日用品。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為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社會蔚然成風,2021年中國大陸兩會期間佛教協會副會長、政協委員印順法師提出《關於提議將農曆臘八設為「全國素食日」的提案》。
他提出將中國農曆臘月初八設為「全國素食日」,宣導全民在歲終之月食素一日,賦予這一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以感恩自然、保護環境、節約儉德之價值,培養健康勤儉風尚,也使古老民俗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設立「全國素食日」的重要意義
他指出,「全國素食日」的設立有利人民健康。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曾幾時何,大魚大肉成為富裕起來的標誌,但在動物性食物被大量消費的同時,也帶來各種慢性疾病快速增長。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在分析各種膳食結構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後,鼓勵選擇植物性食物。所以,「全國素食日」的設立有利人民健康。
他認為,設立「全國素食日」在全球範圍內意義深遠。儘管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相對貧困依舊存在,鄉村振興任務艱巨;另外,全球尚有數億人在忍受饑餓和營養不良,同時有數億人過度肥胖,而全球每年約1/3糧食產量卻用來餵給養殖場裡的動物。
聯合國為此發出全球性倡議,號召人們「周一請吃素」。聯合國糧農組織,更是年年呼籲大眾改變以肉食為主的飲食形態。因此,在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中國設立「全國素食日」,在全球範圍內意義深遠。

環保、健康、愛護生命,都是選擇蔬食的理由。圖╱資料照片
為古老民俗增添新內涵,讓傳統文化換發時代生機。在中國古代,素食文化與民俗文化一樣由來已久。
臘八節是古人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民間傳統節日,吃臘八粥還被賦予了溫暖健康、感恩惜福等意義,承載了豐厚歷史文化底蘊。但目前這一傳統停留在個人家族式、區域性自發行為,臘八施粥又或為佛教寺廟的活動。
如能以「全國素食日」為宣傳契機,政府民間雙向發力,這一古老民俗將不再局限於民間或佛教節日,內涵將更加豐富多元,更能體現新的時代特徵。
他認為,其蘊含的正能量還將有利於人們精神世界的覺醒,也有助於改變不少外國人對國人逢年過節大吃大喝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