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3類食物 預防大腸癌

 |2021.03.09
83253觀看次
字級
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並且適當運動,定期大腸癌篩檢,才能夠順利遠離腸癌。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且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近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年輕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2018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名列十大癌症之冠。

俗話說病從口入,消化道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食物的攝入可能會對腸產生影響,從而增加或降低腸癌的發病風險。

近日,一項在線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發現,隨著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並且適當運動,定期大腸癌篩檢,才能夠順利遠離腸癌。圖/unsplash

此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

飲酒並沒有「適度」一說,早在2018年《Lancet》上發表的一項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就指出,並不存在什麼安全飲酒劑量,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素食運動 降低腸癌風險

研究發現,8種飲食因素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包括堅持健康飲食習慣、遵循地中海飲食、堅持全素食飲食、堅持半素食飲食、攝入全穀物、攝入豆類、飲用牛奶、補充微量營養素(如鈣、鋅、鎂、維生素A、維生素B 6、葉酸、維生素D和維生素E等),與腸癌風險降低存在關聯。

整體來說,該研究的發現支持了現有的癌症預防飲食指導,即增加膳食纖維和乳製品的攝入,以及限制紅肉和酒精的攝入。此外,該研究為支持採用健康的飲食方式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如地中海飲食、全素食、半素食。

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並且適當運動,定期大腸癌篩檢,才能夠順利遠離腸癌。圖/unsplash

合理的運動也有助於降低腸癌風險,而抽菸則是引發腸癌的元兇之一。近期,一篇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表明,吸菸會導致患腸癌的風險增加,吸菸強度愈高、累計吸菸量愈多,患腸癌風險愈大。與從未吸菸者相比,每日吸40支香菸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31%;及時戒菸有助於降低腸癌的風險。

●定期檢查 早發現生存率達90%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腸癌的預防,除了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到了一定年齡,還應重視大腸鏡檢查,因為腸癌有很高的比例是從息肉變成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曾承恩提醒,當出現間斷性血便、腹部悶脹、腹痛、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時應特別留意,有可能為腸息肉所致,應即時赴醫接受大腸鏡檢查,並遵守醫囑治療,並定期追蹤,才能降低息肉癌變的可能性。

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並且適當運動,定期大腸癌篩檢,才能夠順利遠離腸癌。圖/unsplash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也指出,愈早發現治癒機率愈高,早期診斷的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高達90%,而晚期診斷的5年生存率僅為14%。若為大腸癌危險族群,建議民眾可提前至40歲開始,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總之,戒菸戒酒、少吃紅肉、多吃蔬菜、水果、穀物,並且適當運動,定期大腸癌篩檢,才能夠順利遠離腸癌!

腸癌的發生、發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涉及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遺傳因素我們不能改變,但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少吃或不吃會增加腸癌風險的食物,多吃有助於降低風險的食物,將可怕的腸癌扼殺在搖籃裡。

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逐步降低腸癌風險。圖/ingimage

資料來源:Heho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