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以防蟲害理由暫停購台灣鳳梨,朝野高度關注,但國際媒體罕見報導。與大陸暫停澳洲媒炭、原木進口,對澳洲葡萄酒課徵高額反傾銷稅時,外媒記者赴上海採訪澳籍酒商,詳述商戰影響,並馳赴澳洲農村報導凋零的「酒鄉之旅」;兩相比較,陸對澳出手之重,見證了國際間以商戰為政治角鬥的威懾力。
大陸停購台灣鳳梨,影響數量僅四萬一千餘公噸,金額不過十餘億元新台幣;不論從台灣農產外銷總量,或就兩岸工農貿易總量看,陸方出手力度實在夠不上抵制或打壓水平。台灣反應如官方號召吃鳳梨,動員企業行庫買鳳梨;一些媒體、網紅、網工,猛批大陸鴨霸、無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和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或在處長辦公桌上放鳳梨,或貼文稱喜歡披薩上的台灣鳳梨,擺明是一石掀起千層浪。
執政黨、美加外交官,吹著吃鳳梨救農民的風,揚起大陸商為政用的塵,冀望反擊陸方進逼。但是河有兩岸、事有兩面,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曾以親身經歷撰寫《美國陷阱》一書,指控美國司法長臂管轄,執行域外商戰,政商互用打壓對手,圖利美國企業。加拿大應美國之請扣押大陸企業高管,恰是政治駕馭商戰的手段,皆非政商正道。
商道處理人與物的交流,政道處理人際權利義務關係,皆以人為本。天道如酬勤,政商道就酬信;政者顧民生,商者做精美產品皆是誠信本務。十年前彰化縣政府舉辦優鮮農產台粵農業論壇時,檢疫與經營、行銷、保鮮即並列四大主題之一,廣東海關檢疫主管詳述曾查到的病蟲害類別,華南農業大學專家則提醒台灣應加強疫病檢驗。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兩岸農業交流,在發展農業論壇、川台農業合作論壇等活動中,雙方專家、團體與企業代表討論彼此合作新機遇及問題時,都會點到通關檢疫問題。大陸惠台闢綠色通道,給予部分台灣果蔬和水產品零關稅,給予檢疫便利;依商道行事,台方本就不應存陸方會不分好壞照單全收的心理。
台灣鳳梨外銷日本沒有便利通道,賣方產品需符合買方規格才能上架,這是商道規則。代理鳳梨銷陸的貿易商,如果秉持產品銷日心態與做法,務實要求檢疫出貨程序,遵守規則,或已弭禍於未萌。
歷來中外商賈都有商道即人道的故事,日本四大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告訴《天下雜誌》記者,市況不好時要忍耐,經營之祕在琢磨美麗的心。清末名商胡雪巖事業出險時有始有終的善後,沒有擺爛一走了之,被評為守住做人本分。人皆樂與心美、守信者相處,企業走人道就能走通商道。
澳洲酒商受訪時曾慨言,澳洲只是兩千餘萬人口的國家,當政者參與國際事務應衡量實力,誇誇其談易,為民謀福難。政治是眾人之事,政道須協調個體與群體,既要滿足個體,也要解決群體面對的問題。大陸停購台灣鳳梨,本商道處理,是以客為尊、和氣生財,本政道協商,是取信買方爭取恢復交易。
在政商互為手段的當下,兩岸之間一切問題複雜難解,期待政商都依行正道確有難處。但政道商道不外人道,本做人之理,就不該擴大事端;食民脂民膏的政客,更應體察農民能行銷優質產品才有成就感,農民並不想強制國軍加餐鳳梨來彌補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