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古法百年豆皮店 永順第二代傳承好味道 |2021.02.20 語音朗讀 37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永順豆皮店」第二代傳人蘇水木、蘇鴻義兄弟,為製作軟豆皮,每天清晨5時就要上工,與豆為伍12小時。圖/文化總會提供 影片來源:Youtube/中華文化總會【本報綜合報導】位於新北鶯歌經營百年的「永順豆皮店」,已傳承至第二代蘇水木、蘇鴻義兄弟,在時下講求效率的年代,兩人仍堅持手工古法,每天清晨5點上工用心做好每片豆皮。鶯歌百年老店「永順豆皮店」第二代傳人蘇水木(後)、蘇鴻義(前)兩兄弟,堅持古法用心做好每片豆皮。圖/文化總會提供文化總會紀錄台灣百工百業生態的系列影片「匠人魂」,最新一期以「永順豆皮店」的蘇家兄弟為主角,以鏡頭走入倆人每天與豆為伍的匠人生活,這也是系列影片首次挖掘以食物製作工法為題材的匠人。文總副會長江春男強調,「挑豆皮可謂一種修煉」,尤其講究效率的年代,能堅持古法手工製作的行業已不多見,蘇家豆皮店是其中之一,一輩子甚至代代相傳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匠人精神。現年71歲的蘇水木,是永順豆皮店第二代長子,與小10歲的三弟蘇鴻義共同接手家業。早期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在農忙之餘學習豆皮製法,貼補家用,刻苦中將蘇家6口養大成人。永順豆皮古法手工製作,兩代傳承百年不變。圖/文化總會提供蘇水木憶起當時父親每天做豆皮、送貨、種田、養豬不間斷地勞動,母親邊哺乳邊守著4口大灶的身影,從此可窺見上一代身教的「堅持」精神。蘇水木說,他與蘇鴻義自幼睡在瀝豆皮的竹篩裡,偶爾為長輩替手而師得幾招,小學畢業就正式學習工法,蘇家因以實在的物料與工法做起口碑,豆皮從副業逐漸成為家業。鼎盛時期,14歲的蘇水木肩負1000張豆皮,代替父親搭火車到中壢送貨;弟弟則曾開車到迪化街,交付5、6000張豆皮的訂單。然而,時代變化急劇,廉價豆皮傾銷入台,保鮮期短的新鮮手工豆皮缺乏競爭力,同業紛紛轉行,豆皮村盛況不再。蘇水木說,為感念老一輩胼手胝足,即使4口灶僅餘2口仍滾著豆漿,灶火始終未曾熄滅。沒想到因應消費者需求,蘇家豆皮愈做愈大張,周邊產品也愈來愈多樣。自家豆皮包裹成雞捲,饕客趨之若鶩,兄弟相互扶持,也熬過了手工豆皮產業的低谷。 前一篇文章 聯合國籲全球轉向素食飲食 保護生態救地球 下一篇文章 比爾蓋茲呼籲:先進國家應減少吃肉 減緩地球暖化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VegTech素食股票指數 追蹤21家以植物為主要產品的大公司植物肉攻進日本燒肉店 3/12端出Next 牛五花「吃肉等於吸菸會致癌」 這間醫院只供素食餐中國大陸兩會 政協委員提議臘八節設「全國素食日」!多吃3類食物 預防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