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 同文館習夷之爭

文/翰林 |2021.01.21
1139觀看次
字級

文/翰林

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中國成立了史上第一個專門培養翻譯人才和翻譯書籍的機構,名為「同文館」。館內設有英文、德文、俄文、法文、日文和算學等館,並有印刷所,專門印製外文翻譯成中文的數學、物理、化學、歷史、語文等書籍。

在當時的中國,同文館是認識世界的窗口,但是一些守舊派人士卻不認同,總是想著要除之而後快。在他們看來,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傳承下來的聖賢典籍、經天緯地等知識,應有盡有,不需要再向外夷學習。更何況過去沒有同文館,大家一樣生存得很好,何必要去學習外夷的語言文化呢?於是,各種指責之聲,諸如辦同文館、學習夷語、翻譯夷書是「師敵忘仇」、「強詞奪理」等言論,排山倒海而來。

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東道監察御史張盛藻上疏反對招收正途科甲人員學習天文算學,認為自強之道不在製造輪船、洋槍,而在氣節。有了氣節,「以之御災而災可平,以之禦寇而寇可平」,關鍵在「讀孔孟之書,學堯舜之道」,「何必令其習為機巧」?接著大學士倭仁也上奏支持張盛藻的意見,附和者甚眾。

同年京師遭逢大乾旱、疫病流行,守舊派乘機將這樣的災難歸咎於洋務派的改革,觸怒天意使然。候補直隸知州楊廷熙更呈遞〈請撤銷同文館以弭天變折〉,詳述設立同文館是「不當於天理,不恰於人心,不合於眾議」的舉動,請求兩宮皇太后收回成命,以杜亂萌。

然而這場爭論,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洋務派看似勝利告終,但因為浮言四起,正途出身的投考者很少,即使有人報考,「遂為同鄉、同列所不齒」。在守舊派的影響下,洋務派的勝利也無從談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