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武裝敵對與互惠共榮

 |2021.01.06
3513觀看次
字級

去年歲末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評「武裝台灣嚇阻中國」,認為既不能排除在拜登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中國有犯台的可能性;則美國就應延續川普路線,賣更多先進武器給台灣,幫助台灣在防禦性戰爭中擁有現代化的民防與軍力,使中國理解進犯台灣將付出慘痛代價,以利嚇阻,並安定亞洲盟友信心。

《華爾街日報》是美國金融商業領域的重要媒體,市場定位為有錢共和黨人愛讀的報紙;過去四年川普當家,已多次發表社評肯定並呼籲美國應售台更多武器。如今民主黨拜登將接位總統,《華爾街日報》再發社評,鋪陳兩岸緊張情勢,既為美國軍火工業開拓商機,又培植台灣在美中爭鋒局勢裡,成為美國安全的重要屏障。

台灣自民進黨完全執政後,所行保台路線:增強武備,嚇阻解放軍可能的進犯,與《華爾街日報》社評主張若合符節。但回顧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歷史可知,保台路線從來不是只有增強武備一途;尤其一九七九年,美國對台灣毀約(協防條約)、撤軍、斷交後,蔣經國總統致力於經濟建設、政治改革,另謀出比增強武備更有力的保台之道。

美國與大陸建交時,台灣海空軍質量相對於大陸已失早期的優勢;金馬外島駐軍多,但砲陣地暴露,射擊諸元早被對岸標定;大陸有核武,美國則限制對台軍售,台灣必須自主研製戰機、飛彈、快艇。幸而兩岸各自在蔣經國、鄧小平主政下,暫熄砲戰鬥爭,都以改善民生為要務;兩岸關係雖三不,但政治號召不止,大陸希望台灣回歸,台灣報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當年兩岸一家親是無庸置疑的信念,台灣實現國際化、現代化比大陸早;大陸在文革後恢復大學入學考試時,台灣已開始新竹科學園區徵地,邀請海外學人返國效力,積極布局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大陸人對幅員有限的台灣,沒什麼天然資源,卻開創出富民經濟;台灣人享選舉權,還有錢出國觀光,相對欣羨;陸方亟欲借鏡台灣實行經濟計畫發展產業的經驗。直到李登輝時代,大陸訪台團仍熱中觀摩竹科產業的運行模式。

馬英九秉政時,陸客入台觀光,除了採購名表、電子產品、土產,對台灣選舉活動,與百無禁忌的媒體內容更感興趣。大陸政府高懸統一目標,大陸人民則喜歡台灣的自由開放;台辦官員告訴台灣訪客,兩岸不會打仗,放心。台灣民意代表、企業在職幹部樂於赴陸讀高級學位,台灣人曾視大陸為開展事業的樂土;儘管去年新冠大疫,部分旅陸台民不得不回台與家人團聚,仍不改疫情緩和後再次西進之心。

保台之路絕非「武裝台灣嚇阻中國」可以概括;美國為本位利益,會扶植一方制衡另一方;類似美國手機大廠採購零件,會培養兩個賣家,以掌握最有利價格。《華爾街日報》社評,既視台灣為美國安全重要屏障,又設前提為沒有美國支援時,台灣仍能使中國為軍事進犯付出慘痛代價;擺明了美國不仁,以台灣為芻狗。

台灣為川普當前鋒,僅去年就有三百八十餘架次大陸軍機進犯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又有十三次美國軍艦行駛於台灣海峽國際水道,致台美中三方互視為挑釁騷擾。實踐證明川普路線只給美國找籌碼,卻陷兩岸於動盪不安,升溫台海危機,絕非保台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