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將於一月二十日上任,把氣候變遷列為核心政策,優先執行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二○五○年實現碳中和的願景。拜登的氣候新政內容從國防、外交、貿易到產業等,涵蓋各個部門,最大挑戰是,必須獲得共和黨的支持,才能落實氣候新政的各項改革。
美國總統川普不相信氣候變遷,上任就採取行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協助石油、煤礦業者開拓市場,許多政策均與國際減碳行動背道而馳。
為了恢復美國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國際領導地位,拜登團隊日前公布,由前國務卿柯瑞擔任氣候變遷總統特使,未來將負責美國參與全球氣候變遷行動;白宮新設立國內氣候變遷政策辦公室,由前環保署長麥卡錫擔任;一連串積極的布局,顯示拜登有強大的企圖心在氣候政策上有一番作為。
氣候變遷涉及各個部門,不只是環保署的事。拜登表示,從國防、內政、外交、運輸到財政部等,都應正視氣候變遷。拜登選前即指出,要讓美國成為全球乾淨能源的超級大國,結合能源、人才與創新,把氣候危機變商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預計於二○五○年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拜登的綠色振興計畫,未來四年將投資二兆美元於清潔能源、低碳基礎建設,鼓勵社區安裝乾淨能源;預定二○三五年達成電力淨零碳排,輔導美國汽車產業加速轉型至電動車,全美各城市公共運輸納入零碳排放,預定二○三○年全美巴士電動化,每一項都需要跨部門整合。
拜登選前表示,未來將取消對化石燃料補貼,把這些資源用於投資乾淨能源基礎建設;在國際上,將尋求G20國家達成共識,終止輸出融資補貼高碳排、高汙染計畫,例如補助開發中國家興建燃煤電廠。
將減碳與貿易政策結合,基於汙染者付費原則,汙染者必須全額承擔所排放的碳汙染,整個經濟須轉型為低碳經濟,而非僅有少數部門轉型。對於未能履行氣候與環境責任的國家的碳密集產品將課徵碳費或配額。這項作法與歐盟正在研擬的碳關稅類似;由於美國與歐盟是台灣的重要出口市場,未來一旦施行,對台灣出口產業的衝擊非常大。
對於拜登的綠色振興計畫,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利茲相當看好,認為是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引擎。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亦支持綠色振興計畫,認為乾淨能源轉型已成為創造新型就業與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從太陽能的安裝、風場的開發、節能建築的興建、電動車的普及,可創造大量的在地就業機會。
拜登推出雄心勃勃的氣候新政,希望扭轉川普任內在氣候外交上失去的國際領導地位,對於國內的能源轉型,唯其未來所推出的法案必須取得共和黨的支持,才能獲得國會表決通過。而大選後美國社會嚴重分裂,民主黨與共和黨對氣候政策的歧見仍大,拜登如何扭轉乾坤、調和鼎鼐,挑戰的確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