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 宅在家網購 文/記者完顏文豪 |2020.12.26 語音朗讀 14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媽媽為張心怡買裙子和學習文具、玩偶,當作一整年無法出遊的補償。 圖/中新社 湖南長沙的唐小晴為孩子買了衣服、繪本、玩具等,添置了一套新沙發。 圖/中新社 重慶市北碚區職業教育中心網絡營銷實訓室,學生在進行網購商品海報設計製作。 圖/新華社 「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從上合示範 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駛出。圖/新華社 文/記者完顏文豪有人說,2020年是惡靈惡靈年,在疫情環伺下,消費者線下購物的習慣已被網購取代,「只要有包裹在路上,生活就充滿盼望」成了最佳寫照。但對於出貨廠商而言,每天最擔心的是堆積在碼頭的貨沒有被提走,物流效率得不到保證,運費卻在持續上漲……二月沒貨源、三月訂單「腰斬」、四五月部分貨品需求大增、六月貨品積壓……陳少平覺得上半年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創業六年遇到的行業變數,都沒這半年多。」這位來自廣東中山的出口跨境電商老闆,在危機中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抓住市場機會,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業績。變數與機會並存,陳少平的經歷也是出口跨境電商行業的縮影。「往年春天,美國人打理自家小花園,水管、噴頭等小件產品的訂單會大增,這類訂單同比下降百分之四十左右。」這位來自廣州的亞馬遜賣家如是說。陳少平的公司主營玩具和家居品類,今年春天也經歷了業績的低谷。當時,亞馬遜限制非醫療和生活必需品入倉,加上國際運費上漲,公司的訂單量縮減到往年同期的二三成,他聽說行業內不少公司在裁員。然而,在出口跨境電商平台上,與戶外用品相比,另一些產品表現則是「冰火兩重天」,讓賣家們從中看到扭轉頹勢的機會。鄭東傑的公司經營美妝、戶外用品等多個品類,海外疫情暴發後,一些與防疫有關的產品,比如染髮用的一次性手套,訂單大幅增長。「有些漲了,有些跌了,總體營收影響不大」。在選品和補貨時,他加大防疫產品的布局,來對衝其他品類銷售額的下滑。「行業內有句流行語,七分靠選品,三分靠運營。」在浙江寧波從事出口跨境電商的白浩說,在行業困難時期,賣家更需看重選品,發現買家評論、反饋和銷量的變化,快速調整產品結構。據他介紹,三、四月,在跨境電商平台上,公司的室內產品銷量增長較快,狗糧、跑步機等訂單同比增長了三四倍,拼圖訂單同比上漲了約十倍。陳少平沒想到,到了四、五月,「行情來個大反轉,玩具和家居產品訂單量,比往年最旺的時候還高出一倍。」訂單恢復增長,一些賣家由於前期備貨不足,無法按時發貨,對行情變化感到措手不及。疫情凸顯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商家不僅要選準海外市場賣點,更需穩定的供應商與物流做支撐,接到訂單及時補貨和發貨。「因為商家普遍備貨不足,補貨有困難,我們有備貨能發貨,在平台的排名就上去了。」陳少平說。合力緩解資金壓力六月初,每天早上一睜開眼,陳少平就習慣性地打開手機,查看堆積在洛杉磯碼頭的貨有沒有被提走。他「心裡沒底,精神一直緊繃著」。這批從中國大陸發到美國的七十箱玩具,本應到港清關後兩三天內,被轉運到印第安納州的亞馬遜倉庫,但受美國國內局勢影響,聯邦快遞、UPS等多家物流公司爆倉,已在碼頭積壓了十多天。陳少平向記者提供的UPS物流通知顯示,「六月五日,民間示威延誤了您的包裹……交貨將重新安排。」物流效率得不到保證,運費卻在持續上漲。不少賣家在論壇裡晒出店鋪後台的截圖,有的運費成本甚至已超過商品價格。跨境電商企業通過布局海外倉,降低物流風險和成本。而跨境電商平台與支付服務商推出扶助措施,緩解商家的資金壓力,既救人也自救。據天貓海外事業部總經理呂健美介紹,特殊時期,為了保證平台履約能力,天貓海外和菜鳥物流通過包機打通配送線路,並承擔了一些物流成本。物流時間延長,也直接影響到回款周期。「往常半個月回款一次,現在周期變成了兩三個月,而國內工廠這邊還要按期選品採購。」陳少平明顯感受到資金吃緊。行業求新釋放優勢羅永龍是杭州呯嘭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合夥人,其公司為全球跨境電商提供跨境收款服務,服務商戶超過六十萬家。據他介紹,往年一季度,一些大型跨境電商企業,每天有數萬到十萬訂單量,而今年同期有部分企業降到每天一兩萬單。他補充說,以亞馬遜平台為例,線上排名是動態的,賣家可能花三到六個月把一個產品營銷到前一百名,但只要三天不發貨,或買家給了差評,可能很快掉到一千名,再過幾天可能又掉到五千名,排名出現雪崩式下降。「想要把排名重新做上去,又需要重新一輪再投入。無論從實力,還是資金來說,對中小企業都是非常大的負擔。」羅永龍說。為了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這家跨境支付公司推出一項實業幫助計畫,通過減免服務費用,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並拿出資金提供墊付款,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數月前,在寧波從事銷售業務的黎萍,從一家小家電外貿加工廠,跳槽到主打室內運動產品的公司,由於後者訂單火爆,她變得異常忙碌。上一份工作中,黎萍的老闆是一位「老外貿人」,一直給海外客戶做貼牌業務。小家電外貿受疫情衝擊嚴重,老闆決定向C端轉型,希望在亞馬遜上打造自營品牌。「但做傳統外貿出身的老闆不太懂跨境電商,招的人也不擅長,轉型很艱難。」黎萍說。儘管轉型艱難,但仍有一大批傳統外貿企業轉而投身跨境電商領域。從三月初開始,六百多家廣東服裝商家在天貓海外「雲上新」,借道跨境電商開闢新銷路。據羅永龍觀察,短短幾年時間,國內出口跨境電商企業,就從不足一萬家發展到將近百萬家,逐漸演變成擁有一批行業巨頭和上市公司的新興行業。相關報導顯示,跨境電商占外貿比重從二○一三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二三提高到二○一八年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八三,據阿里此前估計,二○二○年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十二萬億元,占進出口規模百分之三十七點六左右。「大賣家開始靠品牌吸引流量,而不再靠海量鋪貨、賣雜貨。在海外也有了一定品牌影響力,積累了相當規模的粉絲。」羅永龍說。同時,社交工具已深入滲透到消費者生活中,也為商家提供多元的引流和獲客渠道。跳槽後,黎萍體驗到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以前做傳統外貿時,她忙於參加業內的重要展會,線下面對面談生意。現在,她活躍在多個海外社交平台上,通過公司賬號發布產品信息,發現潛在客戶。最近,陳少平在關注Tik Tok(抖音短視頻國際版)上的賣貨渠道。「商家拍一些新奇的短視頻,吸引粉絲關注,把流量引到跨境電商獨立站,在獨立站上完成交易。」他和團隊也打算嘗試這種新玩法。 前一篇文章 宅經濟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福建三明 走出綠都之路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