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前線 】時代新公民:討論與思考

文/林彥佑 |2020.12.25
1456觀看次
字級

文/林彥佑

新課綱上路一年多了,其中有一項核心素養,稱之為「溝通互動」,光是從字面的表述,就可以連結到互相對談、交流、合作、共學這樣的學習模式。其實在稍早的九年一貫課程,或是不久前的翻轉教育風潮,部分老師已習慣的分組教學法、合作學習、小組競賽……就內含了這樣的精神。

近來上課,我特別喜歡讓孩子小組討論,其好處不勝枚舉,也確實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以學習者為中心」。

其實討論的方式有很多種,從一年級開始到六年級,甚至到國中、高中學習階段,都可以變化出不同的討論模式,所引發的學習成效,也有顯著的差異。像今年我帶二年級和五年級的小朋友進行課程討論,發現二年級的孩子儘管還無法帶到深入的對話、記錄、重述、質疑的知識建構歷程,但是初步的表達、聆聽、簡易書寫、口頭表達,都已略有雛型。

當孩子在討論時,代表他們必須思考,這和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式課程」(我將之定義為「以教學者為中心」,有別於現今的「以學習者為中心」)有相當大的差異。傳統的講述,往往是老師講得口沫橫飛,也在黑板上寫下不少重點,但問題是,孩子是否有在思考?或只是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心卻飛到了九霄雲外?又或是孩子不停地抄寫重點,卻僅是囫圇吞棗而不加思考?

討論的好處在於,孩子在小組間會有互動,哪怕是討論得不夠細膩或表達得不夠精確,都遠比呆坐在座位上要好;當然,如果能建立起良好的討論模式,那對孩子的學習將有莫大助益。

就以二年級的兩兩討論為例,我發現,這其中的組合模式極為多元。有的是你說我寫;有的是你說你寫,我就在一旁聽;有的是你寫一些,再換我寫一些;有的是你說完我便懷疑你的答案,塗掉再修改……而到了高年級,這樣的討論更加熱烈,也因此更多了思考激盪的可能。

比如我在五年級的課堂中,就看到孩子透過討論,學會尊重對方的答案、包容對方的想法,或者妥協自己的觀點,當然也有大表不滿而喝斥組員的……其實,不論怎樣的互動模式,都是一種學習的歷程,也都是在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其實在家裡,親子之間也可以有更多的討論,例如:連假想去哪裡走走?有怎麼樣的規畫?怎麼找資料等等。「討論」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其發散出來的想法就是半徑,當想法愈多元時,要整合的東西固然更龐雜,但也代表思考力變得更強了。

身為師長,應該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要多多創造讓孩子可以討論、發表的空間,這對孩子未來走入人群、參與社會與公共政策,有很大的助益。孩子未必要從政、大肆宣揚自己的理念,但至少在面對一個議題或事件時,他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會有更周全的想法。

常有人說,台灣孩子的思考力、論述力、批判力稍微薄弱了些。或許,父母師長都該重新去思考,我們平日是如何和孩子互動的?在家庭裡、在課堂上,是否有讓他們獨立思考、安心表達、深度回饋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