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人物】太宗雅量

文/嚴陽 |2020.12.23
1214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俗話說「無容人之量,便無用人之福」,筆者讀唐人吳兢《貞觀政要卷五.論忠義》,有關唐太宗如何處置昔日隱太子李建成麾下大將馮立一節,深有感觸。

馮立是唐武德年間東宮的統帥,深得太子李建成的信任與厚待。李建成死後,他過去很多的隨從都逃走了,而馮立卻率兵在玄武門與李世民的軍隊苦戰,並殺死李世民手下的大將敬君弘等,然後解散軍隊躲藏起來。第二天他面見李世民請罪,李世民對他說:「昨天你帶兵和我的軍隊作戰,使我的軍隊受到嚴重損失,你如何逃過這項死罪呢?」馮立回答:「我馮立生來侍奉太子,希望能為他賣命,所以戰鬥時根本沒有考慮太多。」李世民好言勸慰,並封他為屯衛中郎將。馮立對他的親信說:「我犯下這樣大的罪過卻免於一死,將來要以死報答聖上。」不久,突厥攻打便橋,馮立率一百餘名騎兵與突厥兵大戰於咸陽,殺死許多突厥兵,所到之處無人能敵。

隱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彼此的目標都是龍椅,而龍椅只有一個,過程真可謂你死我活。作為李建成部屬的馮立,鑒於昔日深得長官的信任與厚待,在他戰死後,與對手秦王的軍隊死戰以報效太子,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從李世民的角度來說,馮立讓他的手下大為折損,不殺他很難平息自己的情緒,然而李世民最終對馮立的處置方式,卻是值得稱道的:作為帝王之人,應該有這樣的雅量,否則便不能成大事。

今日客觀的評論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的哥哥隱太子李建成之間的龍椅之爭,恐怕很難說誰正義,誰非正義。如果站在舊時宗法制的角度來看,李建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而李世民則是篡政者;若以過去協助他們的父王李淵「打江山」過程所建立的功勛大小、個人素質和能力來說,李世民登上太子之位無疑是更加合適。而當年的李世民,相信他很清楚一點:龍椅之爭,從來無所謂正義、非正義,不過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罷了。或許正是這一點,讓李世民在最後處置馮立的問題上,選擇了寬容以待。

與此同時,李世民心裡可能還惦記著:隱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麾下,都曾經集聚不少人才,假如對馮立的處置不當,極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讓人對他(李世民)心存恐懼而作鳥獸散。然而,國家的動亂才剛平定,百廢待興,需要大量人才貢獻其智慧與力量,以保衛國家、振興經濟、穩定社會、安撫百姓,因此,更明智的做法無疑是網開一面,給予這些人出路。而在李世民赦免馮立不久,還真得到了回報:當突厥再次襲擾大唐時,是馮立率領官兵將其拒於咸陽之外,讓國家再次避免了危機。不僅如此,從前屬於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才如魏徵、王珪等,後來都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臂右膀。

一個人的心量從何而來?從他的修養而來,從他的眼光而來,從他的氣度而來,而唐太宗李世民恰恰是在這些方面具有過人的素質,因此,他能夠把大唐王朝帶向繁榮昌盛,締造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