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華】 故宮 Forbidden City 世界文化遺產

文/郭振鶴 |2020.12.23
1652觀看次
字級

文/郭振鶴

大陸北京故宮原是明清兩朝皇帝處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當時被稱為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一般百姓禁止進入的區域。北京故宮紫禁城可說是城中之城(city within city),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公尺,是全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號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屋。

紫禁城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一四○六),一四二○年竣工。明代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有十五位皇帝、清代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中,有十位皇帝,在紫禁城工作和生活過,其中時間最長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他做了六十一年皇帝。

一六四三年,明代闖王李自成帶著農民起義軍,一路從西北殺進北京城,逼得為大明王朝垂死掙扎、操勞了十七年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大明江山就此斷送在這位「闖王」手裡。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宣統皇帝溥儀退位,紫禁城作為國家統治中心的歷史宣告結束。一九二四年,溥儀及其眷屬被驅逐出宮,紫禁城改稱故宮,於次年成為故宮博物院。一九八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故宮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下稱北京故宮)的收藏計有一百八十萬件,包括書畫、陶瓷器及圖書文獻等,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文物是清朝所遺留下的。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台北故宮)收藏品有六十八萬件,其中清朝留下的文物超過九成。

兩岸故宮的收藏品,形態相當類似,早在一九二五年故宮成立之初就是一個博物館,後因國共內戰,一九四九年故宮文物運送到台灣,而造成現今「兩個故宮」的狀態,即使過了六十多年,兩個故宮仍固守「集合中華文明的精華」之收藏原則,未曾改變。

台灣故宮收藏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三幅北宋宗派大家的山水畫,作為藝術史斷代分析的佐證,在學界有「鎮院三寶」的說法,自一九七二年起,院方與日本二玄社合作,以複製畫的形式到各地巡迴展出;近年來更有旅遊業者將常態展出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並列介紹,獲得極高人氣,成為民間版的「故宮三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