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耐央姐姐帶著昂蓋來到學校的一個角落,昂蓋看見了一座神情堅毅、拄著手杖挺立的雕像。
圖/Max
文/林和君
思耐央姐姐帶著昂蓋來到學校的一個角落,昂蓋看見了一座神情堅毅、拄著手杖挺立的雕像。
「這一位就是威名顯赫的卑南王比那賴(Pinadray),在清朝統治台灣時就是我們重要的領導人物。直到現在,卑南王的名號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十六世紀末期,清朝管治下的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影響了整個台灣;當時的清朝乾隆皇帝除了派兵鎮壓林爽文,也串聯台灣的原住民族協助對抗,那時候我們的領導人亞萬名字叫做加六賽(Kerasay),聯合了他管轄的七十二個部落庄社,阻截逃往台東的林爽文兵馬。」
「事件結束後,乾隆皇帝下詔,對台灣協助平亂的原住民論功行賞,邀請這些部落的代表人物前往北京接受犒賞。那時候的加六賽因為年紀已大,不能夠長途跋涉,所以派出兒子比那賴接受封賞。」
「比那賴當時在屏東的漢人街市水底寮經商做生意,很年輕又很有才幹,可說是卑南族與其他族群溝通交際的代表人物;他也引進了漢人農耕的技術,讓當時的南王部落農作豐收、經濟資源豐富,壯大了部落的實力。比那賴代替父親接受清朝六品頂戴的封號和賞賜,回到部落,便被大家冠上卑南王的稱號。」
「除了卑南王,卑南族在荷蘭時期、鄭成功時期都曾經挺身而出對抗侵略者,也很早就學習漢人的農耕技術,與漢人經商貿易,可以說是當時台東最強大的族群,在台灣歷史擁有很重要的影響力喔!」
「哇……卑南王管理那麼多、那麼大的部落聯盟,對抗敵人,真的好了不起啊!」昂蓋充滿崇拜地說著:「思耐央姐姐,我的瑪罵說,卑南族很會打仗,就是因為卑南王的關係嗎?」
「嗯……也不能全部都這麼說喔!」思耐央姐姐彎下腰,對昂蓋笑著說:「這樣好了,昂蓋,我不要只用嘴巴講給你聽,你在十二月底再來一次我們南王部落,來實際看我們的年祭,也就是我們卑南族的過年,我再帶你去看我們的活動,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親身體會,你就會知道了!」
備註:
※亞萬(Yawan):卑南族對領導人的稱呼。卑南族傳統並沒有「頭目」的稱呼,而且亞萬也不是採世襲制度傳承。原住民族的頭目,是日治時期被日本人強制引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