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在召喚

文/渡也 |2020.11.26
1919觀看次
字級

文/渡也

知道台灣有個阿里山,有個梅山,有個梅山公園,是念小學時。有一年過年父親騎摩托車載我從民雄到梅山公園。第二次到此一遊,在高中時,幾位要好的同學相邀到梅山許姓同學家作客。隔了長長久久四十多年,才再度和梅山相見歡。四十多年後的二○一三年十月,我應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之邀,上梅山鄉太和村執行行銷太和茶的計畫案。我的工作之一是大聲告訴世人:太和村已逐漸站起來了。

一生第一次聽到太和村大名,第一次拜訪這個似乎與世隔絕,美好寂靜的村落,看到二○○九年八八風災帶來的災難,事隔四年山川依然有些瘡痍。我是要來鼓勵這個村落的。初見雄偉威武的塔山,造景奇特的寒溪呢,有秩序有韻律感的綠色茶園,空氣芬芳甜蜜,印象非常深刻:台灣竟有如此幽清壯麗的世外桃源!那年我六十歲,首度覺得愧對嘉義!

依照計畫案合約的要求,我寫了有關太和村的兩篇散文〈去讓全世界的味蕾讚嘆〉、〈洶湧而來的綠意〉和三首詩〈太和茶〉、〈一生太和〉、〈太和村早〉,它們很高興為太和村代言。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梅山公園「現代文學步道」揭幕,張花冠縣長和諸多嘉義籍作家蒞臨現場,慶祝全國最文學的公園啟用。張文環、高一生、林懷民、陳列、侯文詠、王瓊玲和筆者等三十二位嘉義籍作家親筆寫的一篇作品或片段勒刻於大石頭上,設置在公園內數條人行道上。我的〈太和茶〉石碑,展示於公園南端的樹屋旁。沒想到〈太和茶〉發表於報紙副刊後,不久竟然也發表在小時來過的新年最佳去處;更未料到幼小的我初見梅山公園的五十多年後,我的詩會呈現在公園內,供遊客觀賞。揭幕典禮當天,老渡也在公園內彷彿看見稚氣的我。「你好嗎?」我問念國小的渡也,他支支吾吾答不出話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針對此一「現代文學步道」寫了三首詩,以資紀念。

似乎梅山在召喚我,似乎老天或者有人引導我再來梅山。感謝!我開始深入接近大阿里山區,開始「發現」大阿里山區,有計畫性地書寫大阿里山區(即阿里山鄉、番路鄉、竹崎鄉、梅山鄉)。其中著墨最多的是梅山鄉。

大阿里山區四鄉,有幾個共同特色:景點繁多、景色動人、風景特殊、物產豐饒。其中又以梅山為最。這也是我的梅山詩最多的原因。

根據學術界的說法,這些詩作可稱為「地誌詩」,所謂「地誌」(topography)係希臘文「地方」(topos)及「書寫」(graphein)結合而成,就字源學而言,有「地方書寫」之意。我從一○四年起加快腳步創作地誌詩,以往自以為很了解家鄉,打從去了太和村之後,態度丕變,更謙卑,更積極地踏查、研究、記錄、拍攝嘉義,當然包括梅山在內。近六年來,和內人登上阿里山四鄉不下於百次(甚至過年期間也在山上住宿),其中登上梅山大約數十次之多。

我不會開車,出門皆有賴內人開車載我,因此到阿里山任何地方,都需要花費兩個人的時間、體力、精神、金錢。走筆至此,忽想起考試委員周玉山兄多年前某次餐敘,得知內人是我的腳我的司機,靈機一動脫口而出說內人是「渡也夫司機」,真是神來之句也!渡也夫司機經常載我驅車經過陡峭的山路、偏僻的小徑、山顛水涯,連車子都會感到疲累;有時一大早從台中或嘉義出發直奔阿里山,夜晚時分仍在下山的路上;有時在山上民宿過夜。如此度過六年歲月。千辛萬苦,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只要作品源源不斷地誕生,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

這六年,是我一生創作最豐盛的高峰期,我寫嘉義縣、市的詩文,高達數百篇(友人向陽教授在一篇論述中稱我為「台灣地誌詩的旗手」,溢美之辭,我愧不敢當,但我會加倍努力書寫地誌詩)。光是關於梅山的作品就有六十餘篇。

我和內人多年追尋梅山的勞心勞力,梅山知道,梅山的民宅、古蹟、歷史建築、人物、特產、景點、草木、蟲魚鳥獸,統統都知道。我們在古木無人徑,我們在雲深不知處,固然有坐看雲起時的悠閒與樂趣,但也屢有遺世獨立的寂寞和恐懼。有一次為了看日出,凌晨到瑞峰村海鼠山1314觀景台,一路驅車摸黑前進,車子爬坡快斷氣了,四下無人,內人說全世界只剩我們兩人,我想起沈葆楨,想起「闢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這感受和我們第一次開車從台中經竹山到太和村一樣,開了很久很久,仍未抵達目的地油車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恍如到了洪荒世界或世界盡頭,半路終於遇到一位老太婆,「會不會是仙人?」我有點疑惑。問她油車寮怎麼去?「佇阮兜後壁」,仙人回答。結果又開了半小時,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油車寮才肯出現。乖乖,原來山中人的「後壁」──她家後面,是隔一座山的意思。

寂寞的時候,常感覺簡吉、高一生、林國治等高人會在我們左右,這三位是我們非常尊敬的熱愛嘉義的老前輩,相信他們會陪伴我們,指引我們。常感覺他們就在梅山每一條山路,每一片山坡,每一條河流,每一間老房子。就在我們前面帶路,引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特別是簡吉先生,他生前常來梅山、竹崎、嘉義市,為嘉義農民的權益而搏命奔走,最後不幸犧牲了寶貴的性命。他在日治時期所領導的「台灣農民組合」有一最機密最重要的基地──印刷所,就設在梅山和竹崎交界處。嘉義、梅山不能忘記他,嘉義、梅山要感謝他。我先後創作五首詩獻給他,感念簡吉先生對梅山(舊稱小梅)的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