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新詩〈流轉〉賞析

文/渡也 |2023.03.13
2409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渡也

流轉
文/星雲大師

生存於是非不清的邊緣
熟悉於顛倒黑白的世界
如實自性
依舊
清心如水

遇山水轉 遇石水轉
遇岸水轉 遇舟水轉

人生旅途何妨委屈婉轉
流出自我 轉出自性
流轉出自我人生的海洋



2月5日星雲大師圓寂,數百萬十方大眾同感不捨;12日上午,作家團體專程至高雄佛光山弔唁大師,我也受邀參與。十幾位老中青作家和國內外所有信眾一樣悲傷,我們既哀悼一代佛教大師,兼而代表全國作家恭送也是作家的星雲大師最後一程。

大師酷愛寫作,頗富才華,一生文學著作等身,堪稱極優秀之作家,而且大力推廣文學,為作家出版很多作品集,且創辦「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積極提倡寫作,培養寫作人才,至今已舉辦12屆了。

大師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雜文、新詩、古典詩等多種文體。他留下來的新詩約20首,產量鮮少,但表現甚佳。從未受過正規文學教育,沒有人教導他寫作,一路自行摸索,戮力學習、成長,加上天生異稟,遂寫得一手美文好詩,〈流轉〉一詩堪為明證。

2月12日我在佛光山看到該日《人間福報》B8版刊載此詩,首次拜讀,訝異讚美,迺起心動念撰文賞析以紀念大師,這應該也是緣吧。



本文旨在賞析大師〈流轉〉一詩,原作收入《星雲大師全集‧詩歌人間》。一些哲學家、宗教家、政治人物、軍人、藝術家等人士的詩作,往往呈現散文的分行及理念遠大於文學性的現象,換言之,只是非文學的文字而已。但我們看到星雲大師的創作則避開上述現象。〈流轉〉非但未有這些缺失,反而成就一首文學技巧運用相當巧妙,主旨深刻動人的好詩。大師究竟是如何達成的?

優秀的文學作品皆須有特殊、深刻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這首詩自不例外。首先談主題內容,此詩描述人在混濁、錯亂的世界中如何維持自性、自我。重點在於「自性」。

「自性」又稱自體、法體,指所有事物自身擁有、自體形成、自身決定存在型態的性質,是常住的、不變的、獨立的,不依緣起而變化的。自性是本體,是真我,是本來的自我,是本自清淨的光明體。這的確是一個超越的、高層次的佛學主題。

眾所周知,有了好主題,尚須依靠好的技巧表達,牡丹綠葉,相得益彰,始能完成好詩。然而,這主題既不易寫亦不易工,大師當初寫此詩之前,或許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吧。

大師深知詩不同於散文、雜文,亦迥異於一般說話,否則他以平常講解佛理的語言、方式直接表達主題即可;他了解如此則流於格言、座右銘,則流於露骨、直白、言詮,那就是偽詩了。

這樣的思考,使得宗教大師的他華麗轉身為詩人!大師的確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以下我將此詩三段依序分析,一一說明優點,來證實大師不凡的詩思、詩才、詩藝。



全詩分三段,共十行,最長者為十個字一行。第一段透過「對比」來完成。以「是非不清」、「顛到黑白」和「清」相對,以外在世界和內在的「心」、「自性」相對,「如實」和不實、「顛倒」相對,短短五行中呈現多組對比。對比還出現在下兩段,容後再談。

透過強烈對比,依舊保持,依舊謹守的自性顯得更重要更可貴。大師於此段結尾使用「水」來明喻自性此一清淨的光明體。

水,是全詩的主意象。水出現在各段中,第二段甚至四度出現,第三段更進而化成海洋。水在東西方文化中具有多種象徵意義:時間、生命的泉源、至善、智者、洗滌、漂泊、愛情、女人等,水已成為一個「原型」(Archetypes)。大師之所以再三遣用這意象,應是取至善、漂泊的涵義。

第二段只有兩行,分成四句,每句各四字,讀來音節鏗鏘有力,而且言簡意賅,語短意長。此段除了「水」多次出現之外,尚遣用山、石、岸、舟四種意象。仔細思考、分析,這四個意象皆與水「對比」,即剛硬與柔軟對比,意為柔軟的水遇到剛硬的物,不可直接碰撞,必須迴避,以此喻處世之道,喻人遇到險阻則須轉進,這是道家哲學,也是佛家哲學。如果在此不遣用這五個意象來比喻、象徵、暗示,而直陳涵意,可能會減損詩意、詩味,失去含蓄之美。

再者,四個比喻險阻或障礙的意象,由大而小,逐層鋪敘,意味大小不同程度的困境。在結構上,此段的「水」承上一段末行的「水」而來,換句話說,上一段末行下開此段,兩段緊密銜接。從以上種種精心設計的技巧、策略,已可管窺大師的確是高明的詩人。

詩發展到第三段,情節不能裹足不前,原地踏步。詩人星雲大師在第三段表達如何「轉」呢?因為上一段僅提到人逢障礙即「轉」,這裡進一步說明逢凶化吉,化險為夷之道:「委屈婉轉」,此即往前邁開一步,即所謂「拓開一筆」也。第二段述及「水」,表面寫物實則寫人,物人雙寫,因而第三段便直接點出了「人生」。自然界「水轉」的現象,足供「人生旅途」上的參考。然後更進一層而言「婉轉」的最終鵠的──流轉出自我人生的海洋。

不但轉出「自性」,更有甚者,轉出「海洋」,如此「委屈婉轉」後的境界始大,意義才更深遠。

「海洋」意象亦屬「原型」,擁有諸多象徵意義,諸如:廣大無垠、生命力、神祕等,此詩中的「海洋」既可解讀為廣大無垠,亦可作佛法解。星雲大師〈海洋〉一文表示:



佛教經常用海洋來比喻佛法,例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連養身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法海搜珍」,乃至「慧海」、「智海」、「道海」、「心海」等,佛法的廣大無邊,無以讚歎,因此經常用海洋的無邊無際來歌頌佛法。

(〈海洋〉,2002年10月2日《人間福報》)



佛經亦常用大海、海洋比喻「自性」,參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於2021年7月4日線上講座主講的〈自性自物〉。知曉「海洋」一詞涵義後,更能了解大師遣詞用字的匠心獨運。

最後,我再舉此詩韻律、音樂方面的經營,佐證大師寫詩的火候,作為本文的結尾。前已言及第二段句型及每句之字數相等能產生節奏,此外,整首詩各行行末韻腳:緣、性、轉、轉、轉、性、洋,乃此詩音樂性濃郁的主因;這七個字同屬陽聲鼻韻,從較寬的角度看,可以通押。

此七字聲情恢弘,聲量大,為此詩雄偉風格的形成因素之一。排比技巧多次運用,如第二段的四句,亦使得韻律增強。再者,全詩共有八句四言句,其中多有句法相同者,因此整首詩節奏強烈,悅耳動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