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受持菩薩戒 遍學一切法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0.11.14
202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2020年傳授在家菩薩戒會,近800名佛子來山受持清淨戒法。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子們專注一心,求受清淨戒法。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學院學生發心受持清淨戒法。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今年十月,佛光山總本山舉辦傳授在家菩薩戒會,近八百名佛子求受菩薩戒法,其中有叢林學院二十二名同學發心受持。戒會期間,學院的同學依往例承擔佛事組,此次受戒的同學,也協助引禮法師服務年長的受戒者,並將受戒功德回向大眾。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戒壇上,大眾透過懺摩,在佛菩薩前虔心懺悔,場面莊嚴殊勝。星雲大師曾說,在人的一生中,能值遇菩薩戒會是難遭難遇,如同一些南傳佛教國家,雖然佛教興盛,僧團也奉行持戒、托鉢乞食的制度,但沒有受菩薩戒的傳統。

依菩薩戒法,以釋迦牟尼佛為戒會的得戒和尚,文殊師利菩薩為戒師,彌勒菩薩為教授,十方如來為尊證師,更奉請十方一切菩薩為同學,透過請聖的儀禮,幫助佛子們體認十方三世諸佛遍一切處,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親人。

當一個佛弟子生起受戒的念頭,是將菩薩當作學習的對象,學習菩薩身口意清淨,並藉由受戒儀軌,提醒自己要能防非止惡、增長菩提心;在實踐上,落實「無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

受了菩薩戒之後,除了不作惡,更要積極修一切善法,遍學一切法門,廣度無邊的眾生。在家菩薩戒法,有所謂的「六重二十八輕戒」,其根本精神是發菩提心,以菩提心為戒體,一旦退失菩提心,便失菩薩戒。

要如何在菩提道上精進不退轉呢?星雲大師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方法,如念佛、禪坐、持戒、助人、禮拜、喜捨、布施、正心、正念、行正道等,並提示修行要人間化,不標新立異或故做神祕,心中有眾生,而且肯為眾生做馬牛,用慈悲的語言與人應對,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對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即為菩薩。

受菩薩戒的意義為何?

永遠種下菩提種子

眾生皆有佛性,受了菩薩戒即是永遠種下菩提種子,生生世世戒體不失。《菩薩瓔珞本業經》說:「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強調「有戒」勝於「無戒」的重要。戒律規範我們的身口意,菩薩戒又以五戒為基礎,內容為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而菩薩道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歷程。(知彤)

不侵犯他人為原則

戒是自由,不是束縛,以不侵犯他人為原則,也是佛子在生活中的防腐劑。持守戒律,能保護自己也同理他人,如〈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說明廣修一切善法,清淨身口意三業,能從中得到法喜,進而次第修行,體證法法相益、法法相因。(知馨)

一切修行的根本

戒是一切修行法門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皆由持戒而生起。既然知道佛法很好,也學習了佛法,更應把握在大乘菩薩道場學習的因緣。佛陀在《佛遺教經》中說,「大眾應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持戒者,如暗遇明,貧人得寶。」即是提醒我們,知道了戒的殊勝,更要去行持、實踐,進而利益有情眾生。

(曾彥瑩)

招生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