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果實」柿子吃法多助止咳潤肺 禁空腹吃

 |2020.11.09
5480觀看次
字級
圖說:柿子有「神仙果實」之稱,具良好的潤腸通便、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秋季颳起九降風,代表進入柿子產季,新竹縣新埔、北埔也開始晒柿餅,呈現一片金黃「柿界」,柿子營養度高,有良好的潤腸通便、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而柿餅表面的白色粉狀物「柿霜」,更是止咳潤肺上等中藥材,無論逢年過節自行食用,或是送禮給親朋好友都具「柿柿如意」的象徵,給人祝福的感覺。

柿子有「神仙果實」之稱,台灣種植分成澀柿及甜柿兩類。甜柿果形較小,果實能在樹上成熟、自然脫澀;澀柿果體較大,採下後必須經過人工脫澀處理,通常會去皮加工製成柿餅。

圖/Unsplash

柿子富含β-胡蘿蔔素、礦物質鉀、磷、鐵、碘等、維生素A及C,尤其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成熟的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7.2%,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這也是大家覺得柿子很甜的原因,此外柿子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及粗纖維。

柿餅是利用自然日晒法,將去皮後的柿果曝曬,使柿果在乾燥溫和的環境下,逐漸脫去澀味及水分,隨著水分蒸發,糖分會在柿餅的表層形成一層綿密細緻的白色粉末,刮下來後就是俗稱的「柿霜」。

柿霜是一種中藥材,有止咳、化痰功效,但主要是用來治熱咳,但因每顆柿餅上只有薄薄一層,因此產量少,相當珍貴。

圖/Pexels

柿子雖好但不能多吃,也不能空腹時吃,因為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酸,單寧酸在胃內經胃酸的作用,就會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不易消化。有慢性腎衰竭及洗腎患者也不宜多吃柿餅,因富含磷質及鉀離子,易造成代謝負擔。

中醫認為柿子味甘、澀且性寒的特性,不建議孕婦多吃;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吃太多不易消化,也不適合再搭配同屬寒涼的食物,否則本身容易腹瀉的體質,會更容易拉肚子。

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