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御筆猴頭形象佳

文/朱振藩 |2020.11.09
918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曾經在我年幼的心靈中,對猴頭(蘑)充滿著好奇,很難想像究竟是何物?對於這種疑惑,即使在百年前,文壇巨匠魯迅,亦曾作如是說,畢竟,新鮮的野生猴頭,固然是山珍上品,但除了在產地外,別處根本嘗不到,早年能吃到乾貨,確實難能可貴,理應記上一筆。

魯迅於一九三六年夏,竟然有此奇遇,在日記上興奮寫道:「午後靖華(指著名的河南翻譯家曹靖華)寄贈猴頭四枚,羊肚菌一盒,靈寶棗二升。」隔了兩天,立刻回信,上面寫著:「猴頭聞所未聞,誠為珍品,待有客食之。但我想,如經植物學家及農學家研究,也許有法培養。」等到享用過後,再給靖華寫信,說:「猴頭已吃過一次,味確很好,但與一般蘑菇類頗不同,南邊人簡直不知道這名字,說到食的珍品,是燕窩、魚翅,其實這兩種本身並無味全靠配料,如雞湯、筍、冰糖等。」

猴頭素與燕窩齊名,號稱「山珍猴頭,海味燕窩」。魯迅對其滋味,可謂十分喜愛,且在燕窩、魚翅之上,同時頗具見識,認為應有辦法人工培育。距他收到禮物,隔不到半世紀,中國的農經專家們,開始對猴頭進行人工馴化栽培,隔年即大功告成。台灣則在三十年前,宜蘭的棲蘭山莊亦學習培育,成效甚彰,還曾推出「猴頭大餐」應景,藉此以廣招徠。

因子實體形似猴頭而得名的猴頭菌,其別名甚多,像刺蝟菌、虎守蘑、陰陽蘑、對臉蘑、羊皮菌、花菜菌等,均是。一般而言,它可分成野生和人工栽培兩種,以野生者質量較良,中國主產於東北、西南及河南等省、海拔二至三千公尺高的山林區,常單生於麻櫟、栓皮櫟、高山櫟、胡桃、樺樹、柞樹等闊葉已枯立木或腐木上,少數也見於針葉樹的枯木上。台灣的高山林區內,亦覓其蹤跡,唯產量稀少,遠不敷市場需求。

曾被列入貢品,並與海參、燕窩、熊掌齊名的猴頭,號稱四大名菜,且是唯一素料。基本上,它可分乾品或鮮品兩類。鮮品可直接燒菜,乾品則須先行漲發,漲發方法數種,其最簡易者,則和漲發花菇同。烹調的方式亦甚多,以扒、燒、燉、燴為最佳,其次則是蒸、炒、煨、燜、滷等,既能當成主料直接成菜,也可搭配其他食材成菜,而且葷素皆宜。

猴頭入菜的名菜不少,有「白扒猴頭」、「芙蓉猴頭」、「香滷猴頭」、「雲片猴頭」、「麻辣猴頭」、「松仁猴頭米」、「異香猴頭絲」、「翡翠猴頭條」、「三色(紅辣椒、青燈辣椒、玉蘭片)猴頭片」等素燒為主的佳餚。就我個人而言,則偏好孔府名菜的「御筆猴頭」。所謂「御筆」,即皇帝用過的毛筆,此菜形似毛筆狀,故取以為名,並被列為山東曲埠孔府的八大名菜之一。它以猴頭為主料,輔料則為雞茸,但可以豆乾末代之。

製作此菜時,先將猴頭蘑洗淨,置溫水中發軟,擠去水分,汆過之後,以刀批大片鋪在平盤中,前頭要毛長而密。豆乾末加蛋清,芡粉、鹽調勻,抹於猴頭片上,上擱些冬菇絲、香菜梗等,入籠蒸熟放涼,用快刀等距離分十二條,條條或對盤正中,再加薑汁及鹽等,勾玻璃即成。其妙在造型獨特,菌香及豆味盡融入其中,能吮指回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