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樹一生只會開一次花,竹樹開花後會結出竹米。圖/一凡
文/一凡
人們常常用「開花結果」一詞,來形容事情有圓滿的結局,或是對很多事情寄予希望,能夠達到開花結果的程度。但無論是那一種形容,都算是一件好事。
竹樹開花,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台灣和印度,都有類似的傳說:「竹樹開花會帶來災禍」。早期農業社會的台灣,經常聽說:「竹樹開花,必有大災」;而在印度,也有「竹樹開花,饑荒發生」的說法。
竹樹的生長周期,通常在40~120年之間,端視其不同品種,而有所變化。新生的竹子,都會從竹的根部,長出竹筍再繼續生長。不過,若土壤、環境氣候有異變時,便不再適合竹子生長,竹樹就會開始開花。開花過後,花會結出可食用的「竹米」,之後就會逐漸枯萎而死。
由於一大叢竹林,大都是由同一株竹分株出來,所以,當竹樹生病枯萎時,都會牽連一大片發生。因此,過去老人家常說「竹樹開花,必有大災」,是缺乏科學根據的說法。那究竟為何會被認為是災難的象徵?這是因為竹樹開花後結籽,植株隨即會枯死,且是成大片的「株連」,甚至方圓數百平方公里範圍的竹海,都會跟著一起衰敗,且老幼竹子,都難逃一死。
科學家發現,當竹樹的生長環境,產生巨大變化時,竹樹便會大規模開花和散播種子,到適合的新土地,或在原地等待適當時機。
因為竹樹開一次花,需成長60年,所以一般來說,竹樹的一生只會開一次花。
竹樹跟其他植物一樣,都是藉由開花結果來繁育下一代,但它是透過地下蔓延的竹鞭,來長出新的竹筍,即因為是同條竹鞭長出來,命脈都是源自於同一根竹鞭,所以,在同一條竹鞭下長出的竹子,都算是「同竹齡」,容易導致整片竹林枯死。
《山海經》云道:「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所以,以前人們就認為竹樹開花,是災難將至的徵兆,可是,現代人哪管什麼災難,只是對竹農來說,竹子開花確實是傷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