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小可愛的浪花蟹。圖/一凡
浪花蟹是在沙灘底層
活動。圖/一凡
文/一凡
蟹,是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水族生物,每到霜降深秋,正是肥蟹膏豐的時節。最近幾年,在太麻里鄉境「黃金海岸」的沙灘上,出現一種浪花蟹。
台東縣的太麻里鄉,濱鄰太平洋,從大溪北上,經多良、金崙、香蘭、太麻里、三和,到知本溪出海口,有綿延的沙灘海岸,以及海崖、椰林等景觀,素有「黃金海岸」之美譽。尤其在金崙至三和路段,藍天白雲輝映碧藍海洋,椰林蕉影,潔淨沙灘,很早就享有「台灣夏威夷」的美名。
浪花蟹,是太麻里地區民眾給予的通稱,因為牠總是跟隨著一波波的浪潮,衝向沙灘底層藏匿著。模樣可愛有趣的浪花蟹,還有一個很「古錐」的俗名──「倒退嚕」。由於牠在行走時,不像一般螃蟹是橫著走,而是前後反向而行,即使是鑽進沙地挖洞,總是身先頭後。
通常,浪花蟹是在沙灘底層活動,在大白天想看牠在沙灘上活動的情形,機會是少之又少,除非在夜晚的月光下,即可以發現牠隨著浪潮出來覓食活動。
浪花蟹的體型,十分嬌小可愛,體長大約1至3公分,呈橢圓形,外型酷似樹上的蟬隻,所以牠的學名為「蟬蟹」。若仔細觀察牠身體的構造,像蝦似蟹,更像寄居蟹。至於外表的顏色,會隨棲居沙灘的顏色而改變,可算是一種保護色。
在生物分類上而言,浪花蟹歸屬於「異尾類」,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中的一類。就其外觀上,長的很像蝦類,但有些個體卻長得似螃蟹。異尾類在演化上,乃是介於長尾的蝦類,與短尾的蟹類之間的地位。
浪花蟹不屬於保育類生物,早期在台灣沿海沙質海岸,如鹿港、旗津、恆春、大武、太麻里等地區,都發現很多的數量。近些年來,因工業、家庭汙廢水汙染情形嚴重,致浪花蟹在西部海岸,已幾乎絕跡,只剩下台東海岸是最後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