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 立冬到了,我應該要補冬嗎? 文╱吳建東中醫師 |2020.10.24 語音朗讀 22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桂皮 圖╱吳建東中醫師 乾薑 圖╱吳建東中醫師 黃耆 圖╱吳建東中醫師 文╱吳建東中醫師最近這一陣子,大家有覺得天黑得愈來愈早,氣候逐漸變涼了嗎?沒錯,冬季要來了,今年的立冬是在十一月七日,也就是說在該日之後,就正式進入冬季了。雖然此時草木開始凋零,漸有寒風凜冽之感,但真正的嚴寒,還要等到明年初的小寒、大寒才會來臨。立冬到了,看診的時候就會常常聽到這樣的問題:「立冬到了要怎麼補冬?」「我是不是該進補啊?」,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的答覆一律是:「依照體質而定。」怎樣是適合補冬的體質呢?請看我娓娓道來吧。中醫學的冬季養生法則,已經發展了上千年,中醫古書《黃帝內經》就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認為冬季寒氣極盛,身為天地萬物中的一分子,自然也容易受到寒氣干擾。中醫學認為,冬季養生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養陽氣,因此會建議盡量避免在太陽還沒上升時出門,或是外出吹風淋雨受寒,也盡量維持皮膚的溫暖,以避免陽氣從體表散發出去,這就是把陽氣藏好,養「藏」的概念。特別是虛寒體質的患者,陽氣本來就不夠充足了,平時就容易怕電風扇、怕吹冷氣,精神不佳,常覺得疲倦,手腳還容易冰冷,遇到寒冬時,這些症狀會更明顯,可能吹個風就打噴嚏、流鼻水,洗個手就想小便,或關節痠痛,甚至成天不離暖暖包。具有這樣體質的患者,要更謹避風寒,保存陽氣,注意冬季保養的事宜。冬季最簡單的體質調理,那就是多運動了,運動能讓人氣血運行順暢,把養分帶到本來循環不佳的地方,運動的選擇可以是鍛鍊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或者是中醫配合呼吸的導引養生法。其次則是飲食,冬季的飲食原則有兩個:一是要確保身體的養分氣血不虞匱乏;二是要增加體內的陽氣,並排除體內寒氣,或避免寒氣的侵襲。因此,應該多食用富有營養的食材,如根莖類的山藥、地瓜、馬鈴薯,種仁類的核桃、芝麻,或者是有溫裡祛寒的食材,比如老薑、桂圓。如果您找中醫師調理虛寒體質,常處方的藥材則有乾薑、桂皮、黃耆等等(如圖)。平時如容易手腳冰冷的患者,此時讓手腳泡泡溫水,或是溫泉泡澡,也是促進循環,溫裡祛寒的選擇之一。至於能否適合在立冬來臨時補冬,我們還是要回到先前體質的問題。如果您是上述虛寒體質的話,自然就需要調養補冬,讓您的冬季可以順利度過。但如果是屬於相反的燥熱體質,如容易身熱汗出、口乾舌燥、情緒易怒、大便乾結之類的症狀,冬天不覺得冷,更覺得舒適,有可能在一補之下,燥熱體質就變得更嚴重,因此就請避免過度溫補,建議淺嘗即止。 前一篇文章 注重養生還不夠 4大養心秘訣讓你身心都健康 下一篇文章 【人間有仁醫】 蘇上豪點燃器官勸募的勇氣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操自律神經失調 專業治療計畫有哪些?【仁醫之心】這場意外的味道 作者其他文章【中醫專欄】 中醫有說晚上不能運動嗎?【中醫專欄】 半夜手腳疼痛,我該怎麼辦?【中醫專欄】 中醫睡眠養生法【中醫專欄】 初秋防老虎【中醫專欄】 來自老祖先的消暑度夏法【中醫專欄 】欲避免下肢靜脈曲張 請起來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