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行動、互動 助大腦凍齡防失智

陳玲芳 |2020.10.15
133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台灣二○一八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二○二○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專家指出,年過五十以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六十至九十一歲時,更以每年「百分之零點五」速率萎縮,導致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認知功能」下降。

董氏基金會營養室主任許惠玉表示,年過五十的「無齡世代」,要讓大腦凍齡有「三動」:運動、行動、互動。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八十歲以上長者,每五位就有一位失智,而要讓大腦凍齡,吃、動、睡都要顧好。

防大腦萎縮

吃、動、睡都要顧好

許惠玉指出,良好的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有正向幫助。良好飲食包括含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以及較少甜飲、甜食、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等。亦即富含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可刺激腦部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

「要活就要動」,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顯示,國人近五成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近六小時。大多數人直到晚年出現狀況,才意識到大腦健康的重要,可惜為時已晚。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可能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因此提升腦力、延緩失智,需要提早開始「超前部署」。

多項研究顯示,身體只要有活動,都有益於腦部健康,包含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改善情緒。許惠玉說,雖然退休後時間變多,但仍有許多銀髮族不動,主要有四大原因,包括身體狀況不佳(七十歲以上超過四成)、認為退休就是要輕鬆過日子、缺乏動力、覺得運動很累,上述觀念與行為,導致中年人愈不動愈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提早讓失智症報到。

久坐不動退化快

日動十分鐘就能改善

許惠玉說,年輕時若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會讓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變少、退化得更快,認知功能變差,影響到大腦結構。也提醒尚未邁入銀髮階段的民眾,可以透過運動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愈早開始,效果愈好。她建議透過「+10行動」,每天「多花費十分鐘」活動身體,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台師大教授張育愷,引述美國波士頓大學去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針對超過二千名平均五十三歲的研究指出,步行及輕度的身體活動(如做家事)就可以增加腦容量、延緩大腦退化的時間,「有動就有效」,且對五十歲以上、平時不動的人來說,效果更好。

研究指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中,只要每天步行超過七千五百步,與未達的人相比,大腦相當於延緩退化二點二年;每天多一小時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延緩退化一點四年。張育愷說,在運動型態方面,有氧、肌力、平衡等運動,甚至多面向如太極拳的運動型態,都能明顯改善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此外,也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肌耐力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