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娜娜等台灣藝人應陸方電視台邀請於中國大陸國慶日表演歌唱;台灣輿論紛以高知名度的娜娜為目標發表意見。其中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他滿關心像歐陽娜娜這樣的小女生,如果受制於中國,會有什麼下場?也許她爸爸歐陽龍演的反共電視劇《藍與黑》裡面那些對白可以參考。
歐陽龍在《藍與黑》劇中曾表示堅決反共,批評想投共的人是飛蛾撲火、投機份子、牆頭草。上位者既吹風,網工加碼,紛指歐陽家父女像演時空穿越劇,昔日父親正在打臉現在的女兒。這些源於敵我地域意識催化的非娜論,是用昔日之義否定當下之人權,形同欺罔。
《藍與黑》原著的時代背景,是中國人民奮起抗日、國共兩黨在抗戰中有合作也有衝突、抗戰勝利後爆發全面內戰,至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本來八年抗戰獲得勝利後,各黨派應合作重建家邦;但中共以抗戰中於敵後發展的解放區為基地,鬥地主、分田產,藉群眾公審處決政府命官;為擴大地盤,還扒鐵路阻交通。
蘇俄進軍我東北,自視為勝利者,像攻入德國首都柏林般搶物資、拆機器、掠走骨董文物、公然淫辱婦女、劫平民手錶、鋼筆,惡形惡狀。《藍與黑》作者王藍根據目睹耳聞,撰成四十萬字小說,反映大變局中小民的生活、意識,被稱為反共鉅著。試問在抗戰浩劫後,人心望治時,中共卻扒鐵路擋復原,稍有悲憫心的作家焉能不堅決反共。
時至今日,中共不扒鐵路了,還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網、青藏高原鐵路,並續建川藏鐵路。擬議中的京台高鐵,打算開鑿台灣海峽海底隧道,讓和諧號列車穿峽駛至台灣。世代早已更替,我行政長官卻錯置七十餘年前時空背景的故事,以求全責備於今世的小女生,這不是欺罔是什麼。
藉古諷今首應回到從前時空檢視是非,次應審查故事、檔案原真面貌,妄下論斷是大忌。三個月前揭幕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尊日籍工程師為台灣鐵道之父;但台鐵首建於大清國巡撫劉銘傳,當時日本猶未占台。持論者又曰劉銘傳所建鐵路不堪用,會拋錨,比坐轎子還慢。此論出於日本據台後推動的「落後支那」教育,述此見聞者就是醜化支那人的教育工作者。
今日讀史即知,劉撫台是引進歐系鐵道,邀德、英工程師規畫;英國人發明蒸汽機,催生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後才派員赴歐學習技術,甫出師之徒並未超德趕英。今日反中者承襲日本汙衊中國之史述,必須辯誣。
日本據台後掠奪資源,將山林收歸國有,日人入台,靠勢剝奪原屬台民利得,遍設歧視台人規制,致先後發生苗栗南庄、新竹北埔殺日警抗暴事件。日駐台總督調軍警鎮壓,在北埔燒庄屠村,處決十二歲以上男丁,用鐵釘穿掌鐵線鎖骨將囚犯押至山林砍頭。死事太慘,致鄉民物議抗暴為不智之舉,抗暴領導者後裔甚至將祖先之名書於祖宗牌位反面,避談往事。
日本治台檔案將人民抗暴嫁接成暴動,不提屠村,自居平亂安民角色。今年,終於等到竹苗兩縣文化局出版訪問抗暴家族傳人、踏勘死難者現場的文獻,還原被日督錯置的因果,給遭欺罔台民,一個重新檢視審思的機會。
為政者當知,青史不會成灰,錯置時空、顛倒因果,欺罔一時,終必逃不過歷史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