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董事長兼CEO 李東生 專注做自己有優勢的事 文/記者王曉丹 |2020.09.20 語音朗讀 17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前開幕的柏林消費電子展(IFA)是德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個線下大型國際展會。圖為9月3日TCL在IFA上舉行發布會。圖/中新社 1990年代,搶抓機遇的李東生帶領TCL進軍彩電業務,並開始向現代企業、集團化轉型。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向世界打開大門。3年後,TCL接連收購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開創中國企業進行跨國併購的先河。 圖/新華社 2020年柏林消費電子展(IFA)開幕,TCL參展並舉行的線下發布會。 圖/中新社 2018年李東生(左)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右為吉利汽車創辦人及董事長李書福。圖/中新社 2019年TCL贊助美洲盃足球賽,圖為李東生(左一)出席在當地舉辦的新品發表會。圖/中新社 TCL於2019年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展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展出 8 K 高清電視。圖/中新社「200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手持獎杯向觀眾致意。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曉丹1990年代,搶抓機遇的李東生帶領TCL進軍彩電業務,並開始向現代企業、集團化轉型。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向世界打開大門。3年後,TCL接連收購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開創中國企業進行跨國併購的先河。從生產磁帶到成為「電話大王」、彩電領先企業,再到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並經歷陣痛,到進軍面板製造業打破外國壟斷,再到「互聯網+」時代戰略轉型……在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看來,TCL在國際化「長征」路上不斷前行,持續變革創新是最重要的動力。敢為人先跨國併購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李東生,以技術員的身分加入TCL的前身——TTK家庭電器公司。當時,這家中外合資企業還是一家從事錄音磁帶生產製造的小作坊式工廠。一九八五年TTK公司更名TCL,開始轉向生產電話機,同年推出中國大陸第一台按鍵免提電話機。四年後,TCL電話機產銷量居大陸同行業第一,成為中國大陸「電話大王」。「那個時候幾乎什麼業務都有發達的機會,關鍵在於『敢為人先,大膽去試』。」一九九○年代,搶抓機遇的李東生帶領TCL進軍彩電業務,並開始向現代企業、集團化轉型。「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實施堅決的全球化戰略。」TCL是最早看到這個趨勢的中國企業之一。早在一九九九年,TCL就進軍越南市場,成立第一個海外公司。隨後全球化「戰場」從越南擴展到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二○○一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向世界打開大門。三年後,TCL迎來了一次重要的變革轉型,接連收購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實現了TCL從中國企業向全球化企業的跨越,開創了中國企業進行跨國併購的先河。瀕臨破產絕境重生但,李東生沒有想到,二○○四年那兩宗將TCL推向世界舞台的跨國併購,也讓公司陷入了瀕臨破產的泥潭。併購後的整合問題撲面而來,TCL在資金、技術、人才的儲備和對歐洲法律、文化、風俗以及市場的了解等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李東生說,當時的湯姆遜擁有全球最多的彩電專利,但這些專利全部在CRT(映像管)技術方面。意想不到的是,在收購後的幾年,歐美市場彩電產業快速從CRT轉向LCD(液晶顯示器)業務,這使得TCL當時併購拿到的技術能力,在後續的競爭中很難發揮出作用。二○○五年、二○○六年,TCL連續兩年出現了巨大的經營虧損。「由於對技術的誤判,十八個月我們虧損了十八億元(人民幣),二十年的積蓄差點被那一戰耗盡了。」李東生說。最艱難的時候,每天都會有不同區域部門向李東生報告資金不足,而大陸國內的銀行也不願增加貸款,甚至收貸。二○○五年,面臨幾乎山窮水盡的困境,李東生半年就瘦了二十多斤。「企業最重要的是活下來,活下來我們就有機會。」為了解決現金流問題,李東生忍痛賣掉一些優質資產,並主動縮減規模。這讓企業先活下來,也讓經營虧損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李東生給員工分享了〈鷹的重生〉的故事,鷹要麼等死,要麼必須經過痛苦的蛻變迎來新生。「鷹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敢於面對困難、否定自我、挑戰極限,建立自身新的能力、適應變化,才能重新飛翔。」經過新一輪變革,TCL在二○○七年突破重重困難,整體扭虧為盈。二○一二年度LCD電視銷量一千五百七十八萬台,躋身全球彩電三強,這也是中國彩電企業首次衝入全球液晶彩電第一陣營。「雖然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全球化併購的方向是對的,這才有了TCL的今天,這也證明中國企業是可以走出去的。」李東生說,目前TCL手機業務以海外為主,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百分之九十,「這都是當年跨國併購奠定下來的基礎」。變革創新再次出發為改變大陸彩電行業「缺芯少屏」的被動局面,增強本土企業在全球平面顯示產業的話語權,走出併購困境後的TCL又將創新的目標轉向了面板產業。二○○九年,TCL設立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具有「面板—模組—整機」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優勢的企業。面對互聯網經濟,TCL提出「雙輪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轉型建立新的業務能力;通過國際化完善全球業務布局,提升海外市場占有率。目前,TCL已形成人工智能、5G通訊、半導體新型顯示、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戰略技術發展方向。數據顯示,二○一八年,TCL產品銷售額的百分之五十八來自海外市場,電視機出貨量居全球第二。目前,TCL集團在全球共有八萬九千多名員工和二十八個研發機構、二十二個製造基地,業務遍及全球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回望TCL的發展歷程,李東生認為變革創新是TCL的基因,定力和韌性也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非公經濟的優勢在於高效率,適應變化能力強。我堅信,企業要成功,必須要專注做自己有優勢的事,要敢於創新、與時俱進,才能從行業的跟隨者轉變為領先者。」李東生說。李東生小檔案1957年7月出生,廣東揭西人。1982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無線電系。現任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根據新聞資料,李東生酷愛文史,2006年的文章〈鷹的重生〉震動整個TCL,乃至整個中國商界。他在文中直指TCL內部存在「諸侯文化」,坦承自己曾經缺乏變革勇氣。經過5年的整頓,2011年1月5日,李東生面對眾多媒體,莊重宣告:鷹已重生。在中國大陸企業圈,李東生交友廣闊,例如早年騰訊上市時,他就成為馬化騰的獨立董事。據了解,他和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私交也不錯,同樣面臨過併購虧損的兩人,曾經共同探討產權改革的道路。除了朋友,還有家人。儘管渴望能多有些時間和家人一起,但李東生說,「目前企業的發展還是處於爬坡的時期,所以我的心態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要和大家一起把企業推向下一個高峰。」2018年,李東生獲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為電子產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開拓者。 2019年,榮獲「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稱號。2019年,榮獲「中國傑出貢獻企業家」稱號的李東生,以人民幣38億元資產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1112位。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 科研人的浪漫 就是並肩作戰 下一篇文章 【燃燈校長】 張桂梅 辦免費女高 阻斷貧困傳承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4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05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6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7水災後無形殺手 類鼻疽2025.09.2908莊佳穎採紅菱 獲《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佳作2025.09.2909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10【考考你的智力】2025.09.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