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校長】 張桂梅 辦免費女高 阻斷貧困傳承 文/記者龐明廣、嚴勇 |2020.09.27 語音朗讀 30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張桂梅的前半生,她從未有過創辦一所中學這樣的夢想。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雲南麗江華坪女子中學是一所免費高中,也是當地的教育奇蹟——它的歷史很短,招收的大多是貧困、輟學或落榜的女學生,但全校高考上線率、升學率卻連年高達百分之百,本科上線率穩居麗江市前列。圖/新華社 早課時間巡堂。圖/新華社 曾教過的學生陳法羽回來探望他。圖/新華社督促學生做課間操。圖/新華社張桂梅一早檢查學生上早課情況。圖/新華社在食堂催促學生吃中飯。圖/新華社 在一次家訪途中,張桂梅看到一個女孩坐在山頭,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一個籮筐。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人民幣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當場就想帶女孩走,但女孩母親以死相逼,她無奈只能放棄。張桂梅說:「我們經常說,要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公平的起跑線,可這些女孩卻連站上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文/記者龐明廣、嚴勇中國大陸雲南麗江華坪女子中學是一所免費高中,也是當地的教育奇蹟——它的歷史很短,招收的大多是貧困、輟學或落榜的女學生,但全校高考上線率、升學率卻連年高達百分之百,本科上線率穩居麗江市前列。自二○○八年建校以來,已有一千六百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考入大學。不過,剛剛過去的這個學年,對張桂梅來說卻異常艱難。去年十二月的一份診斷書上,醫生密密麻麻地給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氣腫、小腦萎縮等十七種疾病。她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體重從六十五公斤掉到四十五公斤,飽滿的圓臉瘦成了乾癟的尖臉,甚至連從椅子上站起來都需要人攙扶……即便如此,只要一出院,她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熟悉的校園。已經無力站上講台上課的她,十幾年來堅持著一項頗具儀式感的「日常工作」——每天五點十五分,她都會準時從女生宿舍的鐵架床上爬起,忍著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員的電動摩托車來到教學樓,顫巍巍地從一樓爬到四樓,把每一層樓道的電燈點亮。「女孩子膽小,把燈提前打開,她們來晨讀會感覺更安全、更踏實。」張桂梅如此解釋自己的執拗堅守。樓道裡,她瘦弱的身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一屆又一屆大山女孩們的追夢之路。誓還小城的人情債在張桂梅的前半生,她從未有過創辦一所中學這樣的夢想。出生在黑龍江省的一個工人家庭,張桂梅是家裡六個孩子中的老么。母親生她時已是四十八歲高齡,正因如此,她從小就是全家最受寵的那個。十七歲那年,她跟隨姐姐到雲南支邊,隨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畢業後,她隨丈夫回到老家大理,成為一名老師。「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光,每天只管教書,家裡不用我做飯,看中什麼衣服他馬上就給我買。」回憶起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張桂梅至今仍覺得十分甜蜜。這樣順風順水的日子,在她三十六歲那年嘎然而止。一九九三年底,丈夫被查出胃癌晚期,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一年多後,丈夫還是離她而去。先生過世,又沒有孩子,張桂梅感覺內心一下子被抽空了。「當時我就想找個遠遠的地方躲起來,了此餘生。」於是,她四處申請調動。一九九六年,她如願從大理調到了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調到華坪縣中心學校後,張桂梅主動申請承擔了四個畢業班的課。正當她想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教學上時,厄運再次降臨。一九九七年四月,她的臉色一天比一天差,肚子也愈來愈大,摸上去就像裡面有塊石頭。在同事勸說下,她去縣醫院做了超音波。做完後,醫生面色凝重地告訴她:「快去昆明做手術吧,你子宮裡的腫瘤有五個月孩子那麼大。」為丈夫看病早已讓她一貧如洗,手術費用又十分高昂,拿著診斷報告,張桂梅哭了一整晚後決定,這病不治了。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樣,給學生們上課。直到幾個月後中考結束,她才把患病的事情告訴學校,在縣裡幫助下去昆明做了手術。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後,學生們去山上給她採野核桃,剝了滿滿一大盆核桃仁,兩手黑乎乎的。還有學生家長去山上採野靈芝,磨成粉,讓她拌在飯裡吃,「他們說,吃這些能治病。」更讓她意外的是,華坪縣婦聯發動全縣為她捐款。在捐款現場,一位老鄉把僅有的人民幣五元路費都捐給她,寧願自己走幾小時山路回家;還有一位來趕集的村民,把原本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給了她……「我剛來華坪一年,並沒有為這裡做什麼,這座小城卻對我這麼溫暖。」張桂梅說,「我對自己說,活著吧,好好活下去,這座小城對我有恩,活著還可以還還人情債。」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二○○一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擔任院長。一心想為華坪做點事的她沒有半點猶豫,馬上答應。福利院剛成立,就接收了五十四名孤兒。張桂梅白天在中學教課,下課後到福利院照顧孩子。沒有兒女的她,把所有母愛都傾注給了這些孤兒,福利院孩子們也都親切地叫她「媽媽」。慢慢地,她開始了解這些孩子們的身世,這讓她的內心深受觸動。「福利院的很多孩子都是棄嬰,有一個女孩是家裡的第四個女兒,因為父母不想要女孩,先後被遺棄了三次。」張桂梅說。在她後來教書的華坪縣民族中學,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山村,她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做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說,因不是男孩,有的女孩從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甚至都不會和她說一句話。在一次家訪途中,張桂梅看到一個女孩坐在山頭,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一個籮筐。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人民幣三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當場就想帶女孩走,但女孩母親以死相逼,她無奈只能放棄。「我們經常說,要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公平的起跑線,可這些女孩卻連站上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張桂梅說。目睹一幕幕悲劇,張桂梅心中漸漸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不管中考分數高低,只要願意讀書,女孩們都可以來這裡免費讀書,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以知識改變命運。有人聽說了張桂梅的想法,說她想出名想瘋了,那麼多孩子,哪裡救得過來?張桂梅卻堅定地回答:「能救一個算一個!」「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我的目標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希望孩子變得更強去掉心中的「我」工作數十年,張桂梅的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至今仍住在女高的一間女生宿舍裡,和幾名女學生住在一起。幾十年的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藥,她至少捐出了人民幣上百萬元。二○一八年初,張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覺自己可能挺不過去。華坪縣縣長龐新秀來醫院看望她,她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如今,回想起要預支喪葬費這件事,張桂梅仍堅持說,哪天如果自己突然走了,千萬不要操辦什麼喪事,骨灰撒到金沙江裡就完事了。在生命垂危之際,心裡仍掛念著學生。張桂梅無私奉獻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年輕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早上還在上課,中午匆匆辦完婚禮後,晚上又趕回學校給學生上課;教師杜朝仙右腳骨折,因擔心學生高考,拒絕了醫生要求她靜養的建議,讓在設計公司的丈夫辭去工作,每天背她來教室上課……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畢業生。二○一五年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周雲麗原本考取了鄰縣一所學校。當聽說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放棄了到手的正式編制,成為女高的一名代課老師。陳法羽曾經是張桂梅眼中愛調皮搗蛋的「壞學生」。二○○九年中考結束,她的分數沒有過線。考不上高中,她只好跟著家人去地裡幹活。因為女高,她搭上了可以繼續讀書的「末班車」,再次點燃了全家人的希望。二○一二年,陳法羽順利考上了雲南警官學院。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警察,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後,她把幾千元工資全部打到女高賬戶上,用來資助需要幫助的學妹。十多年來,女高的上千名畢業生已遍布大陸各地,很多學生大學畢業後和張桂梅一樣,主動選擇去了偏遠艱苦的地方工作。在華坪女高的牆上,有這樣一幅宣傳畫,上面寫著醒目的幾個大字:「清華北大我來了!」張桂梅說,每年她都在鼓勵孩子們考上更好的學校,但她也會告訴學生,高考不是終點,高考過後人生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坐在校園裡的一把藤椅上,張桂梅喃喃地說:「我對她們的期望是什麼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她們變得更強,然後把心中的『我』去掉百分之八十吧,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們沒有讓她失望。 前一篇文章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 李東生 專注做自己有優勢的事 下一篇文章 【大陸演員】 黃曉明 要去贏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