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愛瑪接到一封信頓時臉色大變。你道這信是誰寫來的?原來是一個叫華萊士的人,他當時正在馬來群島考察。圖/BOB
文/梁衡(中國作家協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上回說到愛瑪接到一封信頓時臉色大變。你道這信是誰寫來的?原來是一個叫華萊士的人,他當時正在馬來群島考察。這人也在探尋物種起源問題,過去常來信向達爾文請教,可是他今天隨信寄來一篇論文,大有捷足先登之勢,達爾文多年的辛苦豈不白費?愛瑪將這封信急慌慌送到臥室,達爾文擁被而坐,睡眼惺松,也急忙讀了起來。
先是一頁短信,華萊士說他夜來輾轉床頭著實難眠,又回憶了這幾年考察研究的結果,遂得出一奇怪的理論,寫成一篇論文,不知是否妥當,轉送上達爾文先生過目,同時也請他提提意見。達爾文立即如磁遇鐵,捧著論文讀了下去:
「野生動物的一生是生存鬥爭的一生,牠們所有的器官和力量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及子獸幼禽的生存而發揮作用的。在不適宜的季節覓取食物的可能性,逃避最危險敵人的可能性都是決定個體生存和整個物種生存的首要條件。這些條件也決定了物種群體的大小。仔細考慮這些情況以後,我們就能夠理解,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原先看來不能解釋的事情──為什麼有些物種個體數目非常多,而另一些和牠們密切相關的物種,個體數目卻非常少……」
達爾文讀著讀著,激動之情已無法按捺。多麼似曾相識的文章!就差這稿子上不是他自己的手跡了。他一把撩起被子,只穿一件睡衣,坐到窗前的桌子上,飛快地掃過下面的文字:
「最能適應環境以獲得經常性食物供應、並且能夠抵禦天敵和氣候變化的物種,牠們的數目必定有所增加,而且力量和身體結構上有缺陷的、在食物來源減少的情況下不能適應的那些物種,在數目上一定會減少,甚至完全滅絕……」
達爾文欲棄前功
達爾文讀著讀著只覺眼前一陣暈眩,他稍一定神,將拳頭輕輕地擊著桌子,喊道:「世上竟有這樣的巧事!華萊士啊,你知道我在研究物種和變種問題,可是我從來沒有把變異的原因和方式告訴過你,怎麼你的論文簡直就是我的書的縮寫呢?雷爾先生,你在前幾年就勸我快點寫書,快點發表,不然總有人要搶先的,不想今天被您不幸言中。」
愛瑪一直站在達爾文的身後,她看他像是突然被雷擊了一樣渾身癱軟,兩手發抖。她上前攙扶他,讓他到床上休息。達爾文卻捏著那幾頁紙,哆嗦著示意扶他到書房裡去。達爾文坐在他那把已經磨穿幾個洞的大藤椅裡,把目光從桌上移開,環視四周,靠墻都是一人高大的資料櫃,有各種標本,整櫃的筆記,還有別人和他自己已出版的著作。這間房裡無處不滲透著他的心血啊。
達爾文開始將桌上筆記本一本一本地合上,最後收拾的是那半尺厚的手稿。他將它細心地理齊,查過頁數,又找來一根絲線攔腰捆了一道,然後交給愛瑪說:「我們現在可以宣告結束研究了。」
「怎麼,現在就立即送去出版嗎?」
「不,請您把它送到那裡去。」達爾文用下巴指指書桌旁的壁櫥,又拾起一盒火柴放在愛瑪手裡。
「查爾斯!」*愛瑪突然明自了他要幹什麼。她喊著,聲音都變了:「您不能這樣,這是二十年的辛苦啊,是您的生命啊,難道就這樣付之一炬,就這樣前功盡棄!」 (待續)
*編註:達爾文的全名為:查爾斯·勞勃·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本文摘自《數理化通俗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