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句很了不起的話:「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依止是皈依自己,法依止是皈依真理,莫異依止是不可以皈依其他。禪門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沒有自己。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禪也不一定只是坐,搬柴運水、挑水打柴,工作裡也有禪。
圖/人間社記者妙祐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27
心和心的交流 5-2
全國教師禪修營
時間:2006年2月9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提問三:請教大師,有什麼方法可以跟異教徒溝通佛教、禪修等等;基督教往往比較忌諱崇拜偶像,該用什麼方法跟異教徒溝通佛教?
大師:有的人用辯論來溝通,那是最不好的方法。你要讚美基督教很好,你讚美,他沒有辦法反對。你一辯論,他就要反對,何必用反對他的話來講呢?舉個例子:
宜蘭高中教務主任熊岫雲先生,有一個最尊敬的叔父在台灣,他要替叔叔七十歲祝壽,叔叔是我們的信徒,他說:「你不必送什麼禮物給我,你跪在佛前,替我念十句『阿彌陀佛』,我就覺得你送的禮很重了。」熊主任是基督教徒,他覺得:「跪到偶像前面?太傷害我、侮辱我。」就拂袖而去。
後來他想:「我就這麼一個有德的叔叔在台灣,怎麼可以對他這麼不禮貌!」他也好奇,為什麼叔叔對佛教那麼執著。這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我每個禮拜三、禮拜六都會講經,他每次都來聽。我知道他是宜蘭中學的教務主任,不過我也不去招呼他,因為他是基督教徒,我不要讓他以為我在巴結他。
他一連聽了六年,有一天舉行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他也皈依了。皈依以後,我說:「熊老師,你今天怎麼皈依三寶呢?」他說:「奇怪,這麼多年,你為什麼不叫我信佛?」我說:「信佛是你自己的事,怎麼要我叫你呢?」後來他也成為很好的信徒,這是不言而教,如果我叫了,也許他就不來了。
我也有很多天主教、基督教的朋友,但是我都不跟他們談基督。假如要談,就會用讚美的方式:你真好、你是牧師、你信耶穌必得救。我讚美他,至少他不會反對我。
不過,我也確實很尊重他們,傳教自由、信仰自由,不一定就要信佛教。世間上的土地公、城隍爺、媽祖、王爺,甚至是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阿拉等,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是我們規畫這個是觀世音,那個是穆罕默德,這個是王爺。尊重他們,就等於尊重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仰,佛教徒則是皈依自己。佛教裡有幾句很了不起的話:「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依止是皈依自己,法依止是皈依真理,莫異依止是不可以皈依其他。禪門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沒有自己。
至於偶像,偶像也要拜,無論紙畫的、木頭雕塑的,水泥、銅鐵鑄造的,都是偶像。它是不是偶像不重要,我們的心裡有偶像很重要。海外曾有幾個人士到佛光山,一來就說「好可惜,怎麼都是水泥做的?」好奇怪,我們在這裡幾十年,看的都是佛像,怎麼他看到的都是水泥呢?不是很可惜嗎?
我常舉一個例子,同樣是一塊布,做了帽子,戴在頭上;做了鞋子,穿在腳上。但是如果這塊布做成鞋子,你把它擺到頭上,人家就會說:「哎喲,你怎麼把鞋子擺在頭上?」帽子穿在腳上,他說:「那麼尊貴的,頭上戴的東西,怎麼擺在腳下呢?顛倒呀!」其實布是沒有分別的,是做成帽子、做成鞋子之後,它的價值才不一樣的。
一塊布做了國旗,價值也不一樣。美國跟日本作戰時,為了登陸硫磺島,死了千人、萬人,為的就是要到那個地方插一支美國的國旗。你說國旗那麼重要嗎?美國花了那麼多錢登陸月球,到那裡做什麼?也是為了插一支美國的國旗。也許有人說:「那一塊布有什麼了不起?」國旗代表的是國家啊!
同樣的木頭、同樣的布,把它做成佛像,它的價值就不一樣了。它代表佛,代表我們的心,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看到的它,不是木頭,而是我心裡最尊敬的佛陀了。
提問四:請問大師,早晚課的意義是什麼?
大師:薰習。做早、晚課誦,與佛祖有交流,才不會忘失菩提心。好比稱念阿彌陀佛,實際上,只要一念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既然如此,有人就說了:「那平常不用念,等到要往生再念就好。」這是不行的,因為平常沒有養成念佛的習慣,到了將要往生,也不會念佛,因為記不得要念佛這件事了。你平常念慣了阿彌陀佛,遇到颱風、地震、出車禍、房子倒了,那時候就會很管用;你若慌張了,想不起來要念阿彌陀佛,而是叫「救命」、「不得了了」,那個意義就不一樣了。
提問五:請教大師,專注呼吸時,身體會不自覺的緊張、僵硬,如果注意身體放鬆,呼吸又跑掉了,不知道鬆緊之間如何拿捏?
大師:這是功力不夠,功力夠了就不會了。
提問六:年紀大的,腿很硬,還能夠練雙盤、坐禪嗎?
大師:要看你的功力如何。有許多中年出家的出家人,腿子盤不起來,我們常常笑問:「哪裡來的?蹺腳寺來的?」因為他盤腿的時候,腳是蹺起來的。有的人練盤腿,用石頭把腿壓著,壓得大汗淋漓,甚至用繩子把腳綁起來苦練,其實也不用急,慢慢練,練上幾個月,還是可以盤腿的,也不一定要雙盤。
坐禪是要讓身心舒爽愉快,何必要讓身體不舒服?訓練不急於一時一刻的,訓練好了,打坐就很自然、很舒暢。佛光山的出家人,有的進齋堂吃飯,即使是小小的椅子,他也都盤腿吃飯,因為他腿子一盤,感覺到天堂就在當下,沒有什麼可以罣礙,很自在灑脫。但是,腿子痛就無法享受這種感覺。盤腿有盤腿的意義,不下工夫也練不成的。盤腿的功夫不好練,如同勸人讀書一樣不容易,少年不把腿子練好,老大徒傷悲;老了骨頭硬了,盤也盤不動了。
提問七:如果打坐時氣血不順,該怎麼對治?
大師:走路,氣血就比較順了,或者拜佛。打坐是要盤腿的,有雙盤、單盤,但不能只是交叉坐,會把骨盤子架起來。盤腿的道理是身體影響心理,盤起來就會集中意志,統一精神。不過盤腿子很痛,老骨頭盤不起來,也沒有關係,可以掛腿坐,也就是在禪堂裡端身正坐。
不一定盤腿的效益高,但盤腿也不是沒有用,打坐主要是讓心靜下來,心定於一境,集中於一句話、某一個境,或者是佛像上,把佛像觀想得很莊嚴,是活的、是真的佛,他會跟我微笑、灌頂,但是不可以把他的形相改變了,如果讓他變成了魔鬼,這表示功力還不夠。你觀想觀得成熟了,就不必在乎盤不盤腿,也不必在乎氣血順不順暢了。
禪有益於身體健康,好像運動一樣,運動只是讓身體健康,禪還有助於心理健康,禪也不一定只是坐,搬柴運水、挑水打柴,工作裡有禪;寫文章把文章寫好,做事把事做好,有始有終、很負責任、很恭敬、很用心,這就是禪道。到我這種年齡,一法都是一切佛法,不要在事相計較分別,這是庸人自擾。(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