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董良 讓文物進入生活才是文創 文/記者馮維健、王民 |2020.09.06 語音朗讀 15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董良來自河北青縣大運河紅木小鎮,圖為他正在打磨梳柄。 圖/新華社 董良展示他設計的一款金魚題材的精品木梳。 圖/新華社 「漢唐時期的梳子以大漆為主,到了宋代則以竹木為主,梳柄也從馬蹄形逐漸發展為弧形。」說起梳子的歷史,董良如數家珍。 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維健、王民「漢唐時期的梳子以大漆為主,到了宋代則以竹木為主,梳柄也從馬蹄形逐漸發展為弧形。」說起梳子的歷史,董良如數家珍。在河北省青縣的大運河紅木小鎮,記者見到了正在製作梳子的董良——一個對梳子痴迷的大男人。今年三十九歲的董良從小喜歡美術,大學選擇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後他進入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很快從一名青澀的大學生晉升為主管。「雖然工作穩定,薪水也不低,但自己並不快樂。」董良說,其實在他的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呼喚他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董良的舅舅在青縣經營著一家木器廠。兒時記憶裡,舅舅、外公經常收來一些老紅木家具修修補補。董良就蹲在一旁,靜靜地看他們雕刻、打磨。接觸多了,也漸漸著了迷。被家鄉的紅木工藝所吸引,董良辭掉工作回鄉創業,一頭鑽進舅舅的木器廠,埋頭研究木器製作和紅木文化。慢慢地,董良有了靈感,堅定一個信念:不能再按老輩人的傳統套路走。在他看來,各種珍稀的紅木除了做古典家具,做精品木梳和梳妝盒應該更有市場。「梳子不僅實用,還代表一份情誼。當年我和妻子談戀愛時,就曾送她一把梳子。」確定方向後,董良每天跑紅木市場,只為挑選真正適合製作梳子的木料。「常見的木料有大紅酸枝、小葉紫檀和黃花梨。」董良說,一把木梳從選材到製成至少需要十幾道工序。為了讓梳子既美觀實用,又能發揮保健的作用,董良查閱了大量資料,還專門跑到北京請教中醫。二○一八年,董良在北京註冊了一家文創公司。那一年,他還被河北美術學院聘為特聘教授,為文創專業的學生們講授《中國傳統美術在當代文創產品中的應用》課程。開班第一課,他告訴學生:「吸收每個朝代最經典的玉器、青銅器、瓷器、錢幣造型和元素,設計成各式各樣的梳子,讓沉睡在博物館中的物件活起來,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就是文創。」秉持著這一理念,董良和他的團隊去年參加北京國際設計周,以一把「母恩」木梳一舉奪冠,還受邀為故宮博物院設計梳子。董良設計開發的母恩、太極、大漆、大運河等題材的多款精美木梳被消費者接受,二○一九年還作為外事禮品走出國門。「如果說之前只是單純想創業的話,現在我希望真正把梳子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讓人們從梳子中捕捉到華夏五千年的文化氣息。」董良說,對未來,他有了新的規畫,打算利用互聯網開拓更廣闊的線上市場,還要在家鄉籌建一座梳篦博物館,讓人們了解傳承已久的紅木文化和梳篦藝術。 前一篇文章 【導演】 李霄峰 用電影探究理性和法治 下一篇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 科研人的浪漫 就是並肩作戰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