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回收 成新冠受害者 編譯/韋士塔 |2020.09.05 語音朗讀 17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回收塑膠可製成原料再度使用。圖/美聯社 日本的垃圾分類相當確實,有助提升資源回收率。圖/美聯社 日本的塑膠廢棄物回收率極高。 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海洋塑膠汙染日益嚴重,加上中國大陸拒收回收物導致垃圾危機,引發世人關切,也讓如何正確處理塑膠廢棄物和避免環境浩劫成為重大議題。日本一度被視為這個領域的模範生,但近來的研究發現,日本塑膠廢棄物的回收率快速下滑,原因是新冠病毒疫情使得需求減少,塑膠原料的價格降低。專家指出,日本是全世界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因為日本曾經出現戴奧辛汙染問題,也曾被抨擊商品包裝過度。在政府大力宣導以及絕大多數民眾都遵守相關規範的配合下,讓日本塑膠廢棄物回收的狀況優於其他國家,尤其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膠瓶,2019年回收率超過9成。目前日本逾7成的市政當局收集塑膠容器和包裝,包括塑膠袋、食品托盤和洗髮精容器等,這些物品被視為家庭可回收廢棄物,收集後再送交資源回收業者。然而,牙刷、文具和洗臉盆等塑膠製品被歸類為可燃或不可燃廢物,處理方式是焚化或掩埋。為了進一步讓各類塑膠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日本政府在8月中旬公布一項計畫,要求各地市政當局收集所有類型的家庭塑膠廢棄物並進行回收;如果順利立法,最快今年就會啟動相關方案。據統計,日本每年PET塑膠瓶的使用量為60萬噸,其中8成是以再生材料製造。過去回收率極高,是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付費回收制度,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塑膠的需求減少,加上油價下跌,導致回收原料的價格優勢消失,PET原料乏人問津。研究人員表示,日本今年4月到6月廢棄塑膠瓶的回收量約為4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3%。調查發現,造成回收量降低的主因,是新冠疫情導致民眾減少外出,許多商家也歇業,汽車、生活用品的銷售下滑,用於汽車內裝、飲料瓶及食品托盤等再生塑膠製品的需求隨之減少。油價崩跌也使PET回收率降低,日本6月PET進口單價為每公斤90日圓,比1月低14%。購買進口PET原料的成本低廉,降低業者採購再生原料的意願。除了PET,其他塑膠資源的回收同樣出現下滑趨勢。日本塑膠工業聯盟的調查顯示,2020年日本國內再生塑膠的使用量,將比2019年度減少約4成。這個狀況令環保人士憂心忡忡,也呼籲當局透過政策扭轉形勢,例如擴大回收塑膠廢棄物種類、提高補助等。此外,環保專家也建議,疫情導致塑膠製品的需求減少,正是塑膠減量的好機會;據聯合國環境署的資料,日本的塑膠消耗量高居全球第2,提升回收率只是解決塑膠廢棄物的被動對策,根本之道是實施各種減塑政策。環保人士建議,疫情降低塑膠需求之際,政府可順勢加強推廣,避免塑膠使用量在疫情結束後快速回升;目前日本正推行「綠色採購」,訴求減少瓶裝水、免洗杯、塑膠免洗食品容器的使用,今年7月起,日本也開始強制商家提供塑膠袋時必須收費,都是塑膠減量的有效方案。 前一篇文章 趁亂開發? 負面效應可能全面擴散 搶救雨林 全球施壓巴西 下一篇文章 凝視目標 靜眼反敗為勝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8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致命細菌超能力 顛覆科學界認知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含多醣類、具黏性 能提高汙水處理效率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作者其他文章致命細菌超能力 顛覆科學界認知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含多醣類、具黏性 能提高汙水處理效率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